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小說家的勵志書


親愛的文青,即使你未買這本書,也必定在書店見過,《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的著作,你經常以文藝青年自居,我想你有必要把這本書認真讀一遍。不是說村上春樹的書非讀不可,也不是說他這本書記載了很多真知灼見,我純粹覺得,一名單打獨鬥的寫作人,能以寫小說這件事獲得世界各地文學界的注意,作品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三十多年來始終保持穩定的產量和影響力,這個人的人生故事和經驗之談,值得你花時間讀一讀,想一想。

 
如果你希望透過一本書了解寫小說的本質,我會介紹你讀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的《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如果你希望學會寫小說的具體技術,我會建議你讀史提芬京(Stephen King)的《寫作》(On Writing);如果你想聆聽偉大小說家的小說理念,我覺得你可以看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以上的書,我都讀過,我真的讀過,每一本都很精彩,看來那些厲害的小說家都喜歡把寫作的情況與人分享,但以上佳作都不似是寫給門外漢欣賞的書籍,要讀懂當中奧妙,至少也得有點閱讀基礎或寫作實戰經驗,否則你不一定明白這些大師在說什麼。可是村上春樹不同,在這本帶有自傳色彩的寫作隨筆中,他以一貫平易近人的筆觸,書寫自己出道時如何一邊開酒吧,一邊寫小說;講述在成名前後與日本文壇不太愉快的交往情況;以職業作家的角度分析文學獎制度的優點與缺點;介紹個人在選題材、寫人物方面的獨特心得;說明寫作長篇小說的體力消耗及對意志力的考驗,詳盡講解他寫長篇時如何分配時間和克服困難。作者始終認真思考「為誰而寫?」的核心問題,心中有讀者,所以書中每一章都寫得平易近人,妥善安排趣味的內容和寫作技巧的剖析,實在用心良苦。

 
像我這樣的一名村上春樹資深讀者,對於書中內容,其實耳熟能詳,因為在他三十多年來的隨筆中,或多或少會提過上述的事情。不過今次是很有系統的重新整理,以他個人的寫作歷程為重點,所以讀來仍不會感到重複或不滿,還加了不少「感情分」。書中特別有一章講述他在美國居住時如何一改在日本文壇獨來獨住,不善交際的習慣,為了得到當地文學界的認同,他事事親力親為,寫好作品之後更親自請高手翻譯及校閱文字,務求令自己的作品全面融入當地的主流文學圈子,終於獲得《紐約客》等刊物的支持,隨後更得到各方好評,終於造就他世界性的影響力。早於八十年代出版《挪威的森林》後,村上春樹已是日本極之暢銷的作家,卻並不自滿,也不甘於在一個國家發展,反而一意孤行的往外闖,在異邦重頭再來,令自己的作品能跟更多國家的讀者見面。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分享已經離小說創作談很遠,卻肯定是一個極具國際視野的勵志故事。

 
親愛的朋友,希望你讀這本書,並不是想你擁有大作家的成就,而是期望你透過人家的經歷明白寫作可以有很多可能,只要有足夠的才能和努力,總有機會爭取到屬於自己的好成績。當然,我更希望你明白,正如村上所說,一個真正的作家,是要持續有能力寫二三十年才算稱職的,但願你也能懷著這樣的自我期許,面向文學的大海,勇往直前。

 
(刊於2016年4月10日澳門日報閱讀時間)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