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不要臉的日子

圖片來源:http://tech.163.com/13/1114/06/9DKE0AJ8000915BF.html

你打開臉書,看看別人正在關心和分享的內容。

你跟隨大家的意見,不加思索地轉發了幾條消息。你不是張國榮的粉絲,向來很少聽他的歌看他的戲,但每年大家都在悼念他時,你覺得自己也要有所表示。你從不看亞視,也不明白近來那些早已放棄了亞視的觀眾為何對這個電視台的結業如此亢奮,不過既然人人都在緬懷,你也不得不趕上潮流,否則就顯得落伍了。你未有孩子,甚至未有伴侶,但看到有家長反映幼稚園學生的作業太深,你雖然不太清楚來龍去脈,卻也真心為孩子覺得難過,當然你在分享人家的意見之餘,也不忘寫幾句自己的想法……在臉書上互相影響,圍爐取暖,分享心得,爭相表態,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上很重要的部分,有些人更像上癮一樣無時無刻在留意網上的風吹草動。

我們的臉書,經常被一時一事洗版,而熱情的網友,亦不時會被所謂熱門話題洗腦。其實,我們不是對所有事情都有感想和意見,但只要看到別人有反應,我們就覺得有需要跟隨,唯恐落後於人,反正分享一下又沒有成本,表態也不用花錢,於是每隔幾天就有新的洗版話題出現,而大家日常關注的重點就隨著這些網上話題起舞,看似前衛,換個角度看,當中也有包含了羊群心理。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會不能自拔地依靠臉書認識世界,無法停止,不敢離開,不怕虛耗光陰,蹉跎歲月,反而害怕脫離群眾,自慚形穢。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網絡上千人一臉的互相認同究竟有多大意義?在更多時候,一個人真正需要的,其實是獨立思考的勇氣,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絕對不缺乏人所共知的大道理,不稀罕同情,有夠多的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說話也唾手可得,可是,終日沉醉在一個集以上特點之大成的怪圈內,無限放大彼此的情緒和反應,又有甚麼好處?

其實,憑著勇氣堅信自己繼續思考,從來不是難事,關鍵是要經營好自己的真實生活,並且嘗試遠離臉書。


多讀好書,減少激動,避開網上的矯情和虛偽,能過好不要臉的日子,才有力量找到幸福呢!

(刊於2016年4月6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