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讀《澳門八十年代》



在澳門出生與成長的朋友,鮮有不懷念舊時澳門的。
       
說是懷舊未免傷感,在一些比較正常的地方,發展並不以大量拆毀的方式進行,街道風貌儘管變遷但輪廓仍在,人們幾十年後舊地重遊,還會找到從若干老房子及昔日回憶,不會像某些國家那樣大肆破壞令所有人都有故鄉已逝之感。然而,像我這種成長於八十年代澳門的人,如今走在街上也不免會感慨,這城市每隔幾個月就有一些改變,從前的店鋪不見了,街道的走向改變了,生活在身邊的人似乎也由澳門人變成外地人,我們再難找到從前澳門街特有的人情味和心領神會了,總之一切一切都朝著陌生的方向進發,所謂快速發展,換個角度看,也就是毀掉一些記憶的憑據,然後大家會說這是經濟進步的體現,但沒有多少人會理會這同時也是一種感情的創傷。

「懷舊即表示對現實的遺憾?也不無道理,不過任何年代,現實生活之八九,總是不如意者居多,人們便尋求精神上的平衡,而未來只是單純的虛幻,唯有過去才是曾經有血有肉的參照物。現實充滿被動,回憶則完全自主,這一自主性,也賦予懷舊一種理想的情懷,緬懷過去同時亦是希冀未來,未來的願景最好是過去的某種回歸,或者至少應該包含著過去美好的部分。」以上是李炳時先生在其新書《澳門八十年代》也說懷舊的一段話,看得我砰然心動。

李先生這本「新書」,巧妙之處在於書中文章都是「舊作」,那是他在八十年代結合社會事件所撰的新聞特寫、時事評論、人物專訪,這些文章發表時我只是小學生所以無緣拜讀,如今讀到這些澳門的舊人舊事,既像重新了解這城市的身世,又似補充記憶,原來一些現時看來難以解決的問題,三十年前已經存在,原來一些越來越輕易被炒作起來的話題,三十年前已經在吵鬧了。

對個人而言,幾十年前的舊事當然可理解為事過境遷,但對這座善忘的城市來說,恰當的回顧正好讓大家看清楚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


也許,懂得懷舊的人才會懂得思索前路,《澳門八十年代》足以讓懷舊的澳門人深思細想,我認為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刊於2013年11月27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