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憂慮的延伸

幾位家長聚在一起,往往談及孩子的未來,儘管我女兒才剛滿半歲,但我還是半推半就的參與過這類討論,其實放在眼前的只是該往哪家托兒所報名的問題,不過大家總是會聊到小學和中學的部署,大學和就業的考量,也分不清這是未雨綢繆還是自尋煩惱了。

家長是最易受影響或恐嚇的一群,他們本身也非常熱衷互相影響或恐嚇,他們害怕孩子與不知所謂的同學為伍,他們不想孩子只能接受洗腦宣傳而無法獨立思考,他們除了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更憂慮競賽機制的各個環節都有弄虛作假,自己的孩子早已注定沒有機會贏。

於是我發現經濟條件稍為好一點的父母,都準備送孩子到外國唸中學,即使孩子現在尚未入學,但這些偉大的父母已經準備好完整的升學方案,好像一切都可以按計劃進行,我佩服之餘,也不禁猜疑,為何不聽聽小朋友將來的意願?為什麼一定要為小小人兒的未來安排好每一步?孩子的路,應該由家長來操控嗎?父母認為是完美的安排,孩子會有同感嗎?

那些無法把孩子送到國外唸書的父母,唯有拼命鑽研本澳那幾家所謂名校的入學門路或潛規則,好讓他們在接受教育之餘同步培養優越感。至於那些無法進入名校的孩子,好像早已被判前途黯淡,而且連家人都會自信心受損,但那不過是家長之間互相恐嚇的結果,實在不能當真。

每次跟其他家長談完孩子的事,我總能感覺到大家對未來的不安,誰都不知道澳門將來會變成怎樣,所以大家都希望孩子有很強的適應力,最好可以隨時離開澳門,在國外謀生,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和特區的未來都有說不出的憂心,於是不知不覺地養成一種默契,似乎只要把孩子送走,他們就不會學壞,只會學好,前途無限,生活美滿,問題是,誰可保證一切都可按計劃而行?

我的孩子還未學會講話,我卻經歷過多次關於該不該送孩子出國的辯論,看來人們早已用實際行動對未來投下不信任的一票。

在澳門生活日漸需要幽默感和勇氣,人們對於前途的憂慮,早已跨越未來,延伸到下一代,這樣的遠見真不知該可喜還是可悲。

(刊於2012年7月1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2 則留言:

  1. 讓小孩躺在沙子上一整個下午,
    看雲飄來飄去,聽見風的聲音.
    晚上的時候,聽到樹蛙咕嘰咕嘰吵個不停,
    所有的天籟都能聽見,還以為是山神,
    還以為鬼怪就要出現,陪著他一起,
    兩個人怕得要命.

    對我來說,這些種種
    都是比入讀名校或出國等未來計畫
    還要重要的事情.

    畢竟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童年最初的風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認同,也身體力行在創造屬於我和孩子的童年好回憶.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