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google的閱讀器訂閱了過百個別人blog,儘管每日都會讀到其他作者更新他們的blog,但其實很有一種“沒落”的感覺了,可能大多數人在facebook消磨時間交朋結友覺得更快活,也許不久的將來,寫作又變成只是傳統作者的事了,全民都是記者和作者的描述,可能只是不實際的幻想吧!
在網上左看右看的日子越多,膽量真的越來越小。在網上,人人都可以是專家,人人都可以是權威,人人都有權拿著一丁點的不足去否定一篇文章,一齣電影,一個人。在網上,人人都有發言權,人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標準都不同,理論上這就是言論自由的體現,理論上這也是眾生平等的體現,真的是這樣嗎?網上的意見究竟是探討真理,抑或隨意放大人們的自我(以及無知)?
有時候會發現別人習慣用這個blog的文字或報紙專欄的內容來想像我,因為他們只會看到這兩個部分的我,事實上我在blog或專欄表露的“自己”從來不多,但可能現實中的我有時是很令人失望的。例如有些人會認為我必須時時保持憤怒和批判精神,有些人又認為我既然是一個作者就應該向青少年提供更多正面的訊息,更慘的是有些人以為我應該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學者”,理應什麼都懂,甚至不應該寫錯字。不幸的是,當他們發現我對人對事都相對寬容,我的想法多數偏向悲觀,還有當他們發現我只是有一些學者朋友而自己不是學者時,那種失望,彷彿我欠了他們一筆巨款而且無力償還似的。要怪只能怪澳門這個地方太小,有些讀友真的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透過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找到我的真身,並且輕易就能用他自己的標準核對我是否符合他們的想像,十分出神入化。
因為生活過得充實,我沒有餘暇理會別人的想法了,我認為一個人的時間要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明白,又有什麼資格對人指指點點呢!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正常與失常
讀韓麗珠的《裸山》,不自覺地放慢速度,因為必然會感覺到,文字流露的寧靜,以及痛。 我覺得這必然是近年其中一本很重要的華文長篇小說,作者用心書寫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知如何再說下去的故事。〝這是關於揭露的勇氣〞、〝考驗自己真誠與否的勇氣〞。 很喜歡小說的男主角被打瞎了一隻眼的設定,對照...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寂然:
回覆刪除我從中學的時候 (現在從大學出來做事第三年)就看你在澳日的專欄,包括小說,到不知是那天,來到你這個網誌。老實說,我讀到你的網誌才知道你如此'悲觀'。不過,看就看ma,為什麼要想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你的網誌都學到蠻多東西,有休閒一點,有有關時事的,我覺得挺耐讀。繼續支持﹗
謝謝你的支持,其實我的寫作也是很隨意的,不過就是尋常生活吧.
回覆刪除現在小讀者都長大了,有時都覺得自己很老呢.
哈哈...你在這邊有很憤怒嗎??我個人倒是覺得你無論那時都差不多一個樣子...聊天的時候你不也會這樣子的啊嗎,不是嗎??
回覆刪除p.s:我也覺得現在越來越少人在寫blog了...感覺都是很久才更新一次..
面對朋友,也就只有笑了.
回覆刪除生活上總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要用不同方法去消化的,例如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