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一念無明


看完《一念無明》,腦中盡是導演刻意沒有交代的細節,有時候,不把事情說清楚,可以令觀眾自行聯想,牽連各人所理解的現實,這樣的說故事方式,如果運用得好,會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齣電影關於精神病康復者所面對的困境,也關於這些病人的家屬所承受的壓力,導演以剝洋蔥的手法一層一層揭開主角兩代飽受病魔折磨的慘劇,幸好立心善良,並不悲觀煽情,反而有意推動社會大眾正視這類病人的難處,希望大家即使不能給予援手,至少也不要落井下石。
也許因為資源有限,影片的場景不多,但勝在有很多極具生活感的細節,例如主角一家四口各自的問題,劏房鄰居和其他病人家屬要面對的殘酷現實,這類細節背後可能都做了大量資料搜集,令故事更有感染力。當然,更重要的是金燕玲、曾志偉、余文樂等專業演員的傾力演出,絕對有令劇本加分的作用。
導演黃進是新人,《一念無明》有些場面很優秀,如處理慘劇很克制,寫父子情很含蓄,但教會訴心聲及鄰居施加壓力兩場也許還可以安排得自然一點,不一定要完全畫公仔畫出腸,效果或者會更好。
據說這電影是由香港的電影發展局出資,多位專業演員仗義演出才玉成其事,編導能在有限的資金下拍出既高水準又關心弱勢人士的電影,這樣以公帑拍戲就算是用得其所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故意得罪人

在澳門生活多年,我當然明白這小城人際關係千絲萬縷,做人處事圓融一點,會比較“吃得開”。但社會經驗夠多之後,又會發現所謂“吃得開”,不一定是吃好東西,有時還包括吃力、吃苦、吃悶棍。所以我一早就選擇了不吃這一套,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得罪人,而且不是不小心出差錯,而是故意安排,刻意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