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王城如海

讀徐則臣的《王城如海》,驚訝的不在於很多篇幅寫北京的霧霾,不在於正面提及八九年春夏之交的風波,也不在於海歸知識分子、保姆、快遞員、向上爬的大學生之間的飄泊無根之感。其實這本書最令我驚訝的是有很多出賣別人或出賣自己的描述,故事的關鍵之處都離不開告密,為了證明自己而加害別人,年輕人既想巴結有身分地位的人但心中又充滿妒忌,這本小說也許能道出當代中國很多人的精神狀況:他們多少做過一點對不起人的事,心中有陰霾,經常想懺悔,老是在尋找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園但似乎一直都找不到。作者傾力寫出所謂「北漂」的苦況,不過結局的安排略嫌草率,似乎沒有好好回應之前複雜的開局。雖然整本書寫得很流暢,但讀到結局我實在有點不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比絕望更絕望

在小城頻繁發生自殺事件的時期,看了入江悠導演、河合優實主演的《那個女孩》,感受到真正恐怖的低層生活情況,這電影不是催人淚下那麼簡單,看到最後除了震撼,還會感受到萬種淒涼,肝腸寸斷。 電影改編自2020年6月《朝日新聞》的一篇報導,講述一名少女自幼遭母親虐待,小學三年班已被逼輟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