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膠之流變


網民的慣用語日新月異,近年我獨愛一個〝膠〞字,並且密切留意別人〝逐漸變膠〞與〝立刻變膠〞的過程,有的嗔,有的笑,有的不以為然。雖然,我從來未見過一個可以察覺自己經已膠化的人,但為了身邊的人設想,遠離膠人膠事,絕對有實際好處。

首先要鄭重聲明,在網絡文化中,膠只是一種借喻,並不一定是粗言穢語。所謂膠者,總有硬膠和軟膠之分,網民所在意或嘖嘖稱奇的,往往是傾向前者。而所謂〝硬膠〞,當然是指那些膠得來相當堅決堅硬之輩,泛指一般思路不清,邏輯不明,熱愛大驚小怪或強人所難,待人接物不知輕重,荒謬絕倫而毫不自覺的人士。他們當中,有人深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代表社會的主流,容不下任何異見,是為〝真心膠〞。也有人會刻意做出大量假情假義的膠事,以便討好他人,獲得認同,網民稱之為〝假膠〞。至於那些唯恐人家不理他,老是常出現,非得讓人聽他把膠事說完又說方感快樂的人,通常被稱為〝煩膠〞。

由正常人看來,上述膠人是被主流文化嚴重影響,被生活壓力磨平意志,甚至是被荒謬的電視劇教育得誤以為現實生活亦必公式化地荒謬的可憐人。但由膠人看來,這個世界已經不可以有另一些可能,實在只有非如此不可的一條不歸路。如果你拒絕做膠人,他們會說你不是正常人;但如果你開始學做膠人,他們又會笑你不自量力。膠人永遠看不起其他人和膠人,可能在他們心目中,自己其實是聖人,既不可質疑,也無堅不催。很多中年人即使受過高深教育,但每每為了一些非常無聊的事而與人爭論,一言不合,立刻發火,只有他說歪理,不許他人講道理,也可說是行為膠化的具體表現。

人會變,月會圓,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健康正常,可愛可親,但隨著年歲漸長,際遇各異,人們的思想與行為往往會產生微妙的變化,有些人活出智慧,有些人擁抱荒謬,即使歸根究底大家都是好人,但生活的態度也許南轅北轍,觀人閱世的方式更是大有不同。


我喜歡網民的睿智,我希望自己不至要淪為膠人。

(刊於2015年10月28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