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有一種情懷叫澳大




上個周末,澳門大學在氹仔的校園舉行了告別活動,不少校友到校園緬懷一番,我因為早已安排了離澳的活動,所以沒有重回母校。

畢業之後,我有過幾次因工作而重返澳大的機會,有時是開會,有時是受訪,甚至曾代表工作單位在某系的課堂講一節課,每次回去,都發覺校園有不少變化,但其實我也很清楚,我懷念在澳大四年那些風流快活的日子,多於懷念澳大的校園。

九十年代的澳大也許不是盡善盡美,但勝在沒有假大空的口號和作風,學生以澳門人為主,行事也踏實低調而受社會尊重,澳門人在澳大唸書,雖然不至於令人羨慕,但至少值得期待。

我的澳大記憶,很大部份來自圖書館,當時有一些老師偶然會抱怨圖書館藏書太少,可是我每日都在此瀏覽,有時周日不用上課也會回去讀書,總覺得這裡的書雖然有限,但只要能盡量認真閱讀,總會有些收獲的。我這樣說不是想表示"看我多勤力",只是現在回想,我對於求學階段的靜心閱讀是無限感恩的,那時未流行手機,我也沒有傳呼機,同學有事找我,不是在課室就是在圖書館,那種安心的感覺,可能是現在什麼事也要關心和表態的年輕人無法了解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九十年代的巴士真的超級舒服,當然繁忙時間也會擠迫,但車長和站長都比較有同理心,態度也很好,交通又暢順,街道車輛也不多,當時我和同學們會常在中午乘巴士到氹仔市區午膳,他們有些課餘教琴教舞或幫中學生補習,我則既當老師的助手也瘋狂寫稿賺稿費,零用錢相當充裕且沒有家庭負擔,印象之中我們每天都會吃得很好,晚上也經常去看電影或到酒吧消遣,我慶幸在澳大有過這一段認真學習和玩樂的時光,在社會工作之後,這些近乎放任的生活已經一去不返,如今想來,真是懷念得想哭。

我唸書的時候,澳大九龍璧之前的樓梯並未加建扶手電梯,由於中文系的老師喜歡把課程安排在早上八時,我又慣於提早來到課室,所以我在澳大的早晨多數是從巴士站拾級而上,享受著一間大學和一座城市的朝氣蓬勃,那時澳門未有那麼多高樓,澳大的校園也是登高望遠之地,在上課之餘,我經常在校園的不同角落如王寬誠樓、大豐樓等眺望澳門半島,想像城市和自己的未來,當然最後只是發呆,但當年澳大的風景和人物,真的令人回味。在當年,誰會想到日後的澳門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誰能預料澳大會面臨這麼大的改變?

我在澳大認識大量不同系的朋友,讀過大量圖書,喝過大量咖啡,認識終生伴侶,那種恩情,一生難忘。09年知道澳大要搬遷到橫琴,其實我心底很抗拒,不太明白為何要這樣,那是個人對校園的感情,不知其他校友又有何感想。但無論我們有什麼想法,為澳門培育了一代人才的氹仔澳門大學已經停止運作,報館有約我寫告別澳大校園的文章,我婉拒了,因為這是我的私人感情,我想寫得隨意一點,希望所有澳大的校友都珍惜在這校園所經歷的美好、自由、有性格。無論日後橫琴大學辦成怎樣,已經與我無關,但有一種情懷叫澳大,我和我的朋友,一定會懂。



1 則留言:

  1. 說的很有同感,假大空,說得好!從前踏實的澳大,確已一去不返。

    從前校園小,校園生活卻有著多種可能性,要過怎樣的大學生活,只需選擇去做便可。一般校園內的學生活動,多由學生自發,再向學校申請資源。現在資源多了,情況卻剛好相反,何其諷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