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耳邊風


澳門人口密度高,人際關係密切,老一輩的人更是毫無私隱觀念,遇見任何人,都會認真打聽,這個人是誰?他的父母兄弟同學親戚是誰,總之查根問底,自行分類,方覺安心。更奇怪是一旦遇事,總愛收集情報和發表意見,這件事我聽到人家這樣說,你聽到什麼消息?我朋友的朋友說此事別有內情,你怎麼沒聽到?

三不五時,我們身邊都會出現這些俗稱收風放風的活動?也許他們是認真的,也許只是無事可談隨便說些廢話,但基於社會上很多資訊都不夠公開透明(或者公開了的訊息但大家既不看也不信),於是事無大小都愛收風」和「放風」,且習以為常,隨風起舞,樂此不疲。

這種因為訊息不流通而急於知道更多的想望,乃至焦慮,反映的其實是人們對很多事情都無法把握,只能透過街談巷議來拼湊多一點資料,問題是大家輕而易舉收回來的「風」,往往與實際情況大有差距,人們言之鑿鑿放出去的「風」,有時未經考證,很多時更未經大腦,只圖一時之快,完全不理後果。社交網站的快速傳播更增添了「收風」與「放風」的樂趣和威力,加上一些傳統媒體也無法忽視網民的意見,於是真假消息紛呈,一些小事可能被渲染成大事,一些假的訊息和意見卻要耗用大量社會資源去討論、分析、回應、澄清。眾聲喧嘩過後,真相未明,大家仍然一頭霧水之際,新的風聲又吹起來,人們又要隨著新的話題或興奮或激動,影響判斷甚至迷失方向。

有時候,稍為理智的人都應該明白,真正掌握某些資訊的人,根本不會四處跟人亂說。而總是四出「放風」,要與人「交換情報」者,可能只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他要以一些靠不住的話來換取別人比較可信的消息。既然前來放風者,只是收風人,所以有時對於各類流言,我們大可聽過就算,不必當真,更不一定到處向人求證或代為傳播。生活已經夠忙,社會已經夠亂,無論人家吹什麼風,先不要衝動,與你無關的事,不妨當作耳邊風,冷眼旁觀,自可看到無聊人如何愛做無聊事。看得多了,便不必人云亦云,事事驚訝。

(刊於2014年7月23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