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城市的孩子


下午放學時段,學校門口總是站滿南亞裔女傭和慈祥的長者,他們迎接的是少主或孫兒,孩子往往受到過度呵護,天真可愛之餘,也會流露頤指氣使的一面,久而久之,大概是習而不察,漸成常態。

孩子們總是身體虛弱,有些長年咳嗽,有些經常發燒,這城市的學校無可避免要開設在人口稠密之地,部分托兒所更位於封閉的商業大廈內,孩子們毫不客氣地把病情傳來傳去,那些懸宕於空氣中的各種惡菌,混雜著孩子的汗臭,彷彿在有限的空間內歡欣起舞,消磨著孩子的抵抗力,推動了兒科醫生的生意,加強為人父母者的無奈。

由於書包的重量往往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於是孩子放學時都不用揹書包,通常有家傭或家中長者代勞。家長一方面唯恐孩子課業不夠艱深,另一方面又埋怨老師佈置的作業多得要命,然後他們會伴隨孩子在學習和考試之間煎熬,同時試煉兩代之間的愛和恨,偶爾還會在虛榮和責任之間鬧得臉紅耳熱,而孩子們可親可愛的形象將隨著考試測驗的頻繁出現而漸行漸遠。

一旦接觸有遊戲功能的電子產品,孩子就會嫌棄群體活動,他們寧可獨自低頭把玩那小小的屏幕,也許他們的父母也熱衷於低頭撫弄那小玩意,於是他們的人生便注入了消費電子產品的既定程式,習以為常,根深柢固,不能自拔。也許,將來孩子們與人溝通的能力都取決於電子產品更新換代之後的功能,人們已經難以理解那是進化還是退化的結果。

不久之後,這個城市的孩子既不懂何謂家鄉,也不知什麼是郊外,他們生活於一個被景點、賭場、樓盤包圍的規劃之中,他們的家鄉只接待消費者,他們的郊外只見樓宇林立,沒有自然景觀。將來我們的城市還是會以相同的模式和價值觀持續發展,孩子的家園將更徹底地商業化、景點化、百貨公司化,他們成長的過程都會被城市發展的系統慢慢消化,而在冷漠無情的發展系譜裏,人們考慮的不會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只會看到以數據來衡量的勞動力和購買力。

城市的孩子,事無大小都被無微不至地照顧,但,那真的代表幸福嗎?

(刊於2012年10月24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2 則留言:

  1. 說的很棒,香港也因此有人發起了鄉村學校,
    為的就是讓孩子有孩子的童年, 能快快樂樂地成長,
    發揮他們與生俱來的想像力。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下課後還得上鋼琴游泳柔道,
    也不希望甚麼上小學就得練習面試班,
    我只希望他可以下課後跑跑跳跳出一身汗,
    回家的路上看見小花小草看得不亦樂乎, 這樣似乎就夠了

    回覆刪除
  2. 可惜城市孩子的選擇真的不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