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套年度訪談錄,名為《創作人談創作》,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出版,每年訪問四位不同範疇的澳門創作人,把他們的學習經歷、創作心得、藝術理念,甚至未來大計鉅細無遺地紀錄下來,編印成書,公開發行,向創作人致意,也為有意加入創作行列的朋友提供參考,讓他們從不同的層次了解創作是怎樣一回事。
轉眼之間,訪談錄已經出版了十年,合共紀錄四十位創作人的心路歷程,單篇閱讀是不同創意行業的經驗之談,合而觀之,則為澳門拼湊出廣闊的創作版圖,隨著年月而累積,這套叢書將會變得更完整、更可觀。
澳門的創意空間本來無限廣闊,但人們往往為自己及年輕人設下太多無形限制,即使做一點小事,往往怕跌怕痛怕輸怕死,怕出洋相,更怕競爭,於是常常要參考或抄襲別人的意見和做法,難有自己的見解。
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要培養一個人的創意和創造力,可謂千難萬難,幸好在不同的領域都有一些熱血創作人,在有限的條件下默默耕耘,做出成績,歷年的《創作人談創作》多少反映了他們突破困難,力求上進,追求卓越的故事,當中艱苦,外人未必能理解,本地讀者則可能感同身受,也會特別感動,我覺得多數受訪者的上進精神皆負載充沛的正能量,也是整套叢書的精華所在。
從事創作的人,總希望獲得受眾的認同,同行的讚賞,觀眾的掌聲,但在得到這些之前,總要抵受一點寂寞,經受種種疑惑,付出莫大努力,才有機會悟出創意的規律,真正享受創作的樂趣。當然,更重要的是想得出還要做得到,千萬不要把創意長期停留在構思或討論的階段,任何創作都要經過實踐,產出作品,才有可能吸引受眾,獲得認同。奈何這個世界真的有很多人慣於空想,無力執行,還誤以為社會欠他們一個機會,害得他們美夢成空,一事無成,他們忘記了任何機會都可以由自己創造,成就自己肯定會比等候施捨更實際。
今年接受訪問的創作人有書法家莫華基、時裝設計師謝淑凌、雕塑家唐重,還有我這名寫作學徒,熱血的創意故事永遠不會完結,希望大家喜歡這本小書。
(刊於2012年2月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溫馨的錯覺
朋友與我經常會見面,因為過於熟悉,反而不會像初相識般仔細打量,看得清楚。某日談到一次不幸的遭遇,他說得很慢,也有點生氣,我默默聆聽之餘,也有機會認真看看他的臉,這才發覺朋友其實老了,皺紋也增添不少,早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孩子臉。然而,無論再過多少年,朋友在我心中大概還是年輕時的模樣...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