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老課本,新閱讀


《老課本,新閱讀》,鄧康延著,作者多年來搜集大量民國年間的小學教科書,認真整理,細心分類,令這些影響深遠但消失多時的課本重見天日,讓讀者在故紙堆中看到吾國與吾民推翻千年帝制後對下一代的寄望。

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愛不釋手,馬上買回家通讀一遍,想不到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這些圖文並繁茂的課本不但沒有殺伐之聲,也並未刊載任何政策指令或勢利導向,反而處處流露一種樸實、明淨、歡愉的氣氛,童心洋溢,文淺意深,比現在的教科書更有趣,更充實。

當年商務印書館小學語文教科的第一課名為<讀書>,課文這樣寫:

學生入校。先生曰:「汝來何事。」


學生曰:「奉父母之命,來此讀書。」


先生曰:「善。人不讀書,不能成人。」(刊該書27頁)

「人不讀書,不能成人」斬釘截鐵,言之成理,差不多一百年前的小學老師都是這樣教學生的,既有讀書人的尊嚴和勇氣,也反映他們一開始就期望學生將來可成為獨一無二的人,強調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敏感而非善惡不分。可是現在這個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社會,小學課本會這樣寫嗎?老師會這樣指導學生嗎?

隨書附送的公民教育小冊子


鄧康延在書中大量輯錄各類老課本,原文刊登,輔以解說,對照閱讀,令人神往。書中也輯錄了當年老師的講義、學生畫冊和兒歌曲譜(重點介紹畫家豐子愷和音樂家黎錦暉),還有一批昔日學生的優秀作文,民國十一年的小二學生陸秉猶會寫出一篇<民無恆產因無恆心論>,另一位同學顧金銓寫的是<競爭力由比較法而生論>,還有一位小三學生熊春熙寫的是<論中國教育之弊>,他們文筆之佳,遠勝現在的大學生。


昔日公民教育課本的內容,現在看來仍然適用。

該書最重要的部分是作者列表比較近一百年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所知所學,人格的發展,國格的形成,都在這張表格上表露無遺。此外該書附錄民國廿二年的《模範公民》課本小冊子,兼備通識與人情,常識與信念,即使現在閱讀仍不覺過時,可以用來教導孩子。

《老課本,新閱讀》繁體版由天地圖書出版,簡體版由讀者出版集團出版。

(刊於2011年10月26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5 則留言:

  1. 温故可以知新。
    教育跟爱情一样,没有一定的方程式是绝对的。教育,先教后育,教晓了基础的知识,顺理成章学懂做人道理便能造福下一个世代。


    图片的人物勾画很像丰子恺的画作。

    回覆刪除
  2. Wai:
    封面應該是豐子愷的畫作,你真有眼光。

    看了這本書,了解到當時辦教育的都大人物,例如張元濟,高夢旦,豐子愷等人,都在歷史上有難以取代的地位,而當今的教科書編輯,其識見與眼光絕對難與當年的名家較量。恐怕也難以教育出有大氣魄的人材了。

    回覆刪除
  3. TK是豐子愷的落款沒錯。

    想不到百年前的小學就有這樣的課文,難怪華人,今不如昔...

    回覆刪除
  4. 寂然:
    大师绝对少不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还有我本人很欣赏的巴金老人。大马如今的教育已被政治化了。尤其是中文小学的生存更加艰辛了。
    P/S:大马中文教育算得上是东南亚区域较为完善的国家。

    Flower:
    如今的大学生也不见得大部分有个人立场和意见,完全随波逐流了,枉费他们贡献社会的伟大志向。
    P/S:纯属个人意见

    回覆刪除
  5. WAI :港澳地區的中文教育也變得越來越怪,我明白大馬中文的堅持,以前讀馬華作家的文章,知道他們要克服很多困難才可用中文教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