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挪威的森林


早已看了陳英雄導演的《挪威的森林》,儘管不少村上春樹的讀者都對今次電影改編大感失望,但很奇怪,對於這電影版本我不太反感。畢竟每個人對於小說都可以有不同的想像,陳英雄交出了他的想法了,其他讀者又有沒有整理過這些年來對這本書的想像與變化呢?

二十年來我多次重溫這小說,年輕的時候看到對愛情的追求,與女孩子約會真的無比重要,還有對死亡的迷思,究竟活著和自殺,何者需要更大的勇氣?書中關於愛與性、生與死的探討逼人而來,年輕讀者自然招架不住,好長一段時間都糾結於這些大題目中,苦於沒有足夠的經歷和體會。

有一段時間,幾乎把書中的精彩對白都背誦下來,同時追隨作者的文學品味,閱讀書中不時提及的《大亨小傳》和《魔山》。欣賞費滋傑羅寫財富與地位對道德的侵蝕,還有湯馬斯曼對有閒階級和生存問題的描寫。兩本文學名著的印象附加在《挪威的森林》這個簡單故事的想像中,令小說的內涵變得更複雜,表面上講三角戀和抑鬱症的平淡故事,竟也變得像哲學思辯,相當耐人尋味。

在現實生活中,你不難找到一位《大亨小傳》的讀者,但更接近《挪威的森林》故事核心的其實是那本像夢魘一樣的《魔山》,一旦把這本巨著讀完,足以令你對現實世界產生大量質疑和不安,這時候回頭再看《挪威的森林》,不免會覺得村上先生寫得淺俗輕浮,不太明白當初為何對此書如此沉迷,頗有年少無知的慨嘆。

及至看到電影,菊池凜子把直子演得用力過猛,水原希子把小林綠的可愛吵鬧變成沉靜冷傲,這樣的改編的確激發起大家對小說的熱情,畢竟是年輕時喜愛過的角色,充滿了青春的情懷和想像,在大家批評導演拍出來的為什麼跟我們讀到的大不相同時,不知各位可會想過:年輕時所確立的想像為何會如此頑固,容不下別人的其他詮釋。如果對一本小說的想法也這樣執著,大家對人生的其他想像又堅持了多少?改變了多少?

一本小說,一齣電影,既是時間的角力,也是心靈的探索。有這樣的效果,還有什麼好抱怨呢!

刊於2011年1月12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2 則留言:

  1. 好像自從發條鳥年代紀之後,我已經沒有讀村上的書。近一兩年看過他的"關於跑步..."。
    我停止看村上的書,因為我過了會迷村上作品的階段。
    有村上迷跟著接觸書中的音樂/文學指涉,是好事。
    說回小說,村上很拿手捕捉那份情懷,所以小說能迷倒天下少年人。
    現在你覺得他寫的淺俗,也是很自然的。讀者過了某一個階段就會想讀不一樣的東西。
    我很喜歡菊地凜子,不過她不適合演直子。不是說她沒有氣質或演技,只是外型有差。
    20歲的富田靖子可能是適合人選。上星期看了"新參者"SP,富田也演起歐巴桑來了!

    回覆刪除
  2. 我倒是沒有停過買他的書,1Q84還是可觀的,東京奇譚集也不錯,其他的就沒有太多好印象了.

    小說改成電影已不容易,能把很多只存在於想像的場景都拍出來已很不錯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