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戲中戲(十一)

“導演,這場二十分鐘的戲,你只寫了一個‘哭’字,難道真的要一直哭一直哭嗎?我怕我哭不出來呀!”

“為什麼會哭不出來呢?之前的劇情說你的爸爸媽媽都死了,你妳暗戀多年的馮婉君也去了外國,可能你永遠都不會再見到她他,這一天你一個人由雀仔園走到華士古花園,然後你發現你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值得牽掛的人了,你現在跟所有人都沒有關係了,而這個由有聯繫到失去聯繫的過程其實是很突然很短促的,一下子所有人都走了,你不知所措,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活下去還能再做些甚麼,你成功給誰看,你失敗了誰會幫你,你如何可以再得到快樂,你的悲傷何時才能停止,你一定會越想就越難過。這時候你就開始哭,哭著哭著,你看見公園內開心玩耍的小孩,你進一步的發現其他小孩都是開心快活成長,但自己卻不知為甚麼老是活在悲苦和不幸中,於是你更加感到徬徨無助,我要你在這時候稍為停一下,維持哭的表情卻先不要哭出來,這大約需要十秒,過了這十秒你就要像小孩子一樣在不顧一切嚎啕大哭,真的需要一直哭一直哭,哭到我叫停為止。這是整齣戲的結局,所謂《哭的過程》就是指這場戲的過程,我要用你的哭聲讓所有觀眾都感受到成長的困惑和難受。”

拍攝開始。

在華士古公園,楊思仲坐在一張長凳上,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在哭……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