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經濟不景,在這個邊緣城市,男人毫無理由的加入了失業大軍,在圖書館的無聊午後,男人在觀察着,退休的老人,由菲傭帶着的小孩,高傲的圖書館職員,以及另一些無助的失業者,他發現大家都觀察着對方的一舉一動。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即使是圖書館內的一份剛上架的報紙,也必需經過一番爭奪,這也是一個先下手為強的過程。
很多成功人物都經歷過失業的煎熬,捱過了這一段日子,往往就能一飛衝天,至少不會進退失據。他向來不以成功人物的經歷來為自己臉上貼金,他很清楚自己的處 境和位置,即使曾經風光過,曾經做過轟轟烈烈的事,曾經為了某一種理想而付出了很多,但他向來明白形勢比人強,形勢要他得到這樣的下場,他也只能默默呑忍 這麼一個結果,並且暗暗期望這樣衍生出來的痛苦不要太漫長。
有人說:“人生是一部大書”,在他這部着作中,他果然讀到了喜怒哀樂, 讀到人性的光輝和陰暗面,讀到普世價値的不懈追求,當然更讀到權力鬥爭的失態和荒謬。這果然是一本偉大的著作,但他已經搞不清這本書的主旨和表達手法,更 說不準這麼一本書應該如何分類,太多的驚與喜,太多的無常與失常,太多的不知所謂,也許這就是他失業的眞正原因,原來一本書寫到某一個階段,就有可能寫不 下去,不知如何叙述,更不知何去何從。
坐在圖書館裡,連爭奪報紙也爭不過那班退休老人,唯有呆坐一旁靜靜思考,靜靜回憶,靜靜地計 劃他的大書應該怎樣寫。這是一場沒有意義的勞動,漸漸的,他眞的開始了在圖書館裡寫作,每日如是。漸漸的,他已經開始忘記了自己正在失業,生生滅滅的每一 天裡,太太上班,小孩上學,家人失望,親朋疏遠,他在圖書館,進入自己的夢幻國度,他把自己遇過的每一個人都寫在書裡,他把活在這個城市的納悶與憤怒,無 力與無助都化入不同的角色中,他把失業期間開始湧現於他腦海裡的諸種奇異幻想都寫進故事中,他每日無目的地寫,不停地寫,無視圖書館內的任何人任何事。
寫作,讓他在故事中再活一次,再成長一次,再戀愛一次,再初出茅廬一次,再平步靑雲一次,但寫到後來,他就不免疑惑,這麼一篇錯字連篇不知所謂的故事,究 竟有什麼意義,他搞不清自己想寫給自己讀,還是想投稿發表,誰要看這樣的故事?誰要了解他人失敗的人生?故事難以繼續,但胡思亂想無法停止,寫作果然可以 令一切重來,包括令他再失敗一次。
他用盡一切辦法,都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如果不想委屈自己,是不是意味着必須餓死?
人生果然是一部大書,他在這本書裡掙扎着、盼望着、思考着,卻老是不太清楚自己的角色,揣摩不出故事的內涵,一個失業者,絕望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這個絕望的時代,沉溺在這樣的氛圍之中,不能自拔。
JK羅琳在失業期間構思《哈利波特》的故事,並且一舉成功,名利雙收。
李安曾經失業多年,在家帶孩子,寫劇本,後來出山,成名,舉世矚目。
他討厭想起這些失業者的故事,他更討厭自己很想寫但一直不忍寫下去的悲情句子:
奇蹟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奇蹟不會出現在這城市。
(刊於2008年11月7日澳門日報小說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