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不想上班



打工眞的適合所有人嗎?我們是不是生下來就得接受默默耕耘,人人都是社會上一枚螺絲釘,無名無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之後是年老體衰,光陰流逝,不會餓死,但覺一事無成,憑一點積蓄,盼的就是安享晩年。最正常的職場生涯,差不多都是這樣吧!

但這個社會上發了達的都是甚麼人?不勞而獲的又是誰和誰?為甚麼別人可以有那麼多不合理的要求,而我們只可以忍耐再忍耐,配合再配合?

許多人打工的日子長了,就會感到納悶。重複又重複的工作有甚麼意思呢?老闆一句不喜歡就可以抹殺任何事情又有甚麼道理?上司卸責為何由我負責?雖然大家都知道那是職場實況,不想接受的話,唯有不打工,唯有不靠這種愚人愚己的方式討生活,可是我們都沒有父蔭,沒有特殊關係,又十分平凡,生活在這乏味的城市,除了呆在市面上種類絕不多元化的公司內扮演勤奮的上班族,又有甚麼選擇可言呢?

想到這裡,仍是納悶,近讀村上春樹的《村上朝日堂》,作者大學畢業後到電視台打工,但覺得工作方式實在太呆了,於是決定開設爵士樂咖啡店,理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認眞工作。能夠自己親手選材料,自己動手做東西,自己端給客人的工作。”那是1974年的事,村上春樹很快就開了自己的店,他說開店的資本是“幾乎沒有資本的人勉強湊拼不是辦不到的金額”,他又說“那是個沒有錢又不想上班的人憑着創意還可以自己創業的年代”。 在他的咖啡店周圍也有很多這樣令人愉快的店。

村上先生一邊經營咖啡店,一邊寫小說,幾年之後,他寫出《聽風的歌》,奪得大奬,之後的作品一本比一本受歡迎。

看,這就是不想上班者的出路!問題是,在澳門,行得通嗎?今時今日,澳門的行業選擇那麼少、經營成本那麼高,不想上班的年輕人,眞的一點逃避的辦法也沒有。沒有機會,如何談多元?沒有空間,怎會有創意?

動聽的口號誰不會說?生活中的苦悶你我都心中有數,工作逼人,生活逼人,眞敎人納悶。

圖片來源:

4 則留言:

  1. 你有興趣一邊創業一邊寫小說的話
    相信很多朋友都可以支持你!!

    回覆刪除
  2. 我相信朋友都會精神上支持我,而事實上我很清楚我的微薄稿費夠我去旅行唔夠我養家的.

    回覆刪除
  3. 生活縱使再逼人,
    你心中的那團火一直熊熊地燒著,
    那就足夠.
    你的勤力筆耕,
    一直是我的努力的方向!

    回覆刪除
  4. Suki:
    多謝妳的鼓勵,火是沒有滅的,不過心境已經不一樣了,這兩年的小城真是令人為之作嘔呢!也許,是我自己腸胃不佳吧!

    回覆刪除

故意得罪人

在澳門生活多年,我當然明白這小城人際關係千絲萬縷,做人處事圓融一點,會比較“吃得開”。但社會經驗夠多之後,又會發現所謂“吃得開”,不一定是吃好東西,有時還包括吃力、吃苦、吃悶棍。所以我一早就選擇了不吃這一套,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得罪人,而且不是不小心出差錯,而是故意安排,刻意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