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聽電台“烽煙”節目,每隔幾日就有聽眾致電討論一個永恆的話題,內容如下:“我今朝開車送小朋友返學,落車買早餐,買完早餐有個警察抄我牌,我叫佢俾次機會,個警察話已經落咗薄,但係當時前面仲有兩部車,同樣係犯法,我覺得呢件事件中有人選擇性執法。”
主持人道:“咁你有無犯法呢?”
聽眾說:“我係有唔啱,不過我覺得警察對我唔公平囉!”
主持人問:“咁點先公平呢?”
聽眾無言,主持人開始講道理。之所以特別寫出來,皆因澳門確有不少這樣的群眾。這類無理投訴電話的頻繁出現,說明了澳門“咁Q 悶”的另一個理由:真正需要投訴的人選擇忍氣吞聲,無理取鬧的人卻夠膽大鳴大放;有學識有頭腦的人習慣默不作聲靜觀其變,有勇無謀意氣用事的人卻漸漸代表了民意。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澳門式悶局”:當我們這些年來以為自己長進了、文明了、有見識了、有力量了,但只要每天早上聽聽收音機,聽聽那些夠膽打電話在大氣電波發表意見的人在表達什麼意見,反映什麼訴求,用什麼方式去貢獻社會或滿足自己,我想,聽得多了你就會像我一樣,毫無保留地感到沉悶,毫不猶豫便同意一切繁華都是虛妄,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都沒有進步過,要不然,為什麼大家翻來覆去都在討論那幾類問題?為什麼仍然可以有這麼多人不明白最基本的公民意識?
我無意批評那些聽眾表達意見的熱誠,也絕不能否認這種公開討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我擔心的其實是不少聽眾可能會像我一樣,天天坐在收音機前傾聽那些不夠好的投訴或回應,偶爾還會因為討論太無聊而爆出幾句粗話,但像我們這種自以為有水準的聽眾,是永遠可以置身事外的。聽收音機的時候,也許不少人會這樣想:“他們說得不好是他們沒有水平,我才不必跟他們一般見識。”我們最失敗的地方,就是養成了這樣的心態,而且積重難返。
有時我會想,那個電台節目其實就是澳門生活的縮影,澳門人幾十萬人,連兩小時的“烽煙”節目也互動得不好,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談發展呢?
(點解澳門咁Q悶.十一)
主持人道:“咁你有無犯法呢?”
聽眾說:“我係有唔啱,不過我覺得警察對我唔公平囉!”
主持人問:“咁點先公平呢?”
聽眾無言,主持人開始講道理。之所以特別寫出來,皆因澳門確有不少這樣的群眾。這類無理投訴電話的頻繁出現,說明了澳門“咁Q 悶”的另一個理由:真正需要投訴的人選擇忍氣吞聲,無理取鬧的人卻夠膽大鳴大放;有學識有頭腦的人習慣默不作聲靜觀其變,有勇無謀意氣用事的人卻漸漸代表了民意。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澳門式悶局”:當我們這些年來以為自己長進了、文明了、有見識了、有力量了,但只要每天早上聽聽收音機,聽聽那些夠膽打電話在大氣電波發表意見的人在表達什麼意見,反映什麼訴求,用什麼方式去貢獻社會或滿足自己,我想,聽得多了你就會像我一樣,毫無保留地感到沉悶,毫不猶豫便同意一切繁華都是虛妄,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都沒有進步過,要不然,為什麼大家翻來覆去都在討論那幾類問題?為什麼仍然可以有這麼多人不明白最基本的公民意識?
我無意批評那些聽眾表達意見的熱誠,也絕不能否認這種公開討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我擔心的其實是不少聽眾可能會像我一樣,天天坐在收音機前傾聽那些不夠好的投訴或回應,偶爾還會因為討論太無聊而爆出幾句粗話,但像我們這種自以為有水準的聽眾,是永遠可以置身事外的。聽收音機的時候,也許不少人會這樣想:“他們說得不好是他們沒有水平,我才不必跟他們一般見識。”我們最失敗的地方,就是養成了這樣的心態,而且積重難返。
有時我會想,那個電台節目其實就是澳門生活的縮影,澳門人幾十萬人,連兩小時的“烽煙”節目也互動得不好,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談發展呢?
(點解澳門咁Q悶.十一)
圖片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