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抗議聲和槍聲,似乎加速了社會的分化。
這幾天,不同的社團在報章上刊登廣告,多數是肯定遊行者表達訴求的權利,譴責破壞秩序的人和不負責任的遊行組織者。這些廣告很快就被稱為表態告白,鋪天蓋地,義正詞嚴,讓澳門人意想不到的“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社團可以這麼齊心做同一件事。
當然,另一個陣營的人看到這些廣告就會感到被打壓,受責備,覺得那些財雄勢大的團體是用錢買廣告來打擊弱勢群體,這樣一來,仇恨可能會加深,當下大家著眼的似乎只是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劃清彼此的界線,但事情發展至這地步,早已存在的問題可能更難解決。
這幾天澳門人閒話家常也離不開玩分類的遊戲,大家都會在言談之間表達自己對事件的立場,有人覺得政府無罪暴民應該鎮壓,有人認為遊行人士是遇到真正的困難,官府無法回應他們的訴求才令他們走上遊行的路,大多數人會說兩邊都不值得同情,兩邊的人都質素很低,但上述的態度於事無補。
普羅市民口中的幫某個陣營或同情那一方多數只是良好的願望,事實上很難有實質的作用。也許,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還是現在那些紛紛登廣告的社團。既然這幾天社會上突然有那麼多團體在支持政府施政,各大社團有人力有財力有實力,更重要的是在澳門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未來的日子,是否可以加大力度在不同的領域協助那些今次參與遊行的,真正被社會壓得透不過氣的弱勢人士。據說,參與遊行的人士不過一二千人,以各大社團的組織能力和滲透能力,幫得一個是一個,總能協助一大部份有需要的人士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至少是可以解決一些失業的問題,或者盡量幫助這些人解開心結吧!既然澳門的社團如此熱愛澳門,為什麼不可以在叫口號發廣告的基礎上多走一步,只要走出這一步,用行動來化解怨氣,用實際的協助去令這些覺得被澳門遺棄的人建立歸屬感認同感,是不是好過互相對罵敵我分明?
上述想法,當然是空想,行不行得通真的有待辨證。也有人會說,有些遊行人士是受政客挑撥才會這麼激進,但假如在未來一年之中,各大社團都群起出動用心用力用計謀用智慧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為那些被澳門的殘酷現實逼得急了的人解決各種實際的問題,大家都把工作做得滴水不進,誰還能在澳門做小動作,搞挑撥離間呢?問題是,那些現在突然很齊心的大小社團,會走得出這一步嗎?會做得出這樣的貢獻嗎?他們認為自己應該負起這樣的責任嗎?用粗俗一點的說話講:“掛個字頭出嚟,要做嘢架!”他們會做嗎?
這幾天的澳門仍然是非常時期,報章的報導和分析當然各有角度,我今天又發現了以下幾篇澳門人寫的談五一遊行的文章,都在不同的角度探討這件事,都值得推介給大家閱讀和思考。我說的話不一定對,但我希望看到一些真的能幫助澳門的措施,更希望我們的市面不要再有遊行,只要大家齊心,應該沒有事情是不能解決的。
推薦閱讀:
當訴求變成一條新馬路
記“五一”
善良的人,別向弱者投石
澳門「五.一」遊行淺見(二)
2007年5月5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廢都未完,尚有新篇:談賈平凹的《醬豆》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傳式小說《醬豆》,老作家寶刀未老,年過七十仍然筆力雄健,而且鋒芒畢露,他以自己最著名又毀譽參半的《廢都》為切入點,再次描繪當今文壇的怪現象,似是續寫,也像補遺。最有趣的是:即使當年叱咤一時的人物已經步入暮年,但廢都依然是廢都,老作家再進一步的創造是追憶醬缸文化醃...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我經常問自己:身為澳門人,我們生活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我的答案多年未變,只有一個字,就是悶。 我的悶,從頭到腳,自小至大,由形而上至形而下,由外到內再到外,總之,好悶。那是一種氣氛,一種情緒,一種死結,一個困局。 當然,我曾經深切反省,作為一個悶人,只是我個人的...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雖然我不太贊同當天的遊行,
回覆刪除但我亦討厭近日的廣告,
由此可見,
澳門大部分的人,只會懂得在問題中找問題,
而不是解決問題...
人,永遠都是以物質至上...
Sonia :
回覆刪除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登廣告可能也是一種跟風行動和面子工程.
問題的確不會因此而解決,網上已有人在批評這些登廣告團體了,這是一次印刷媒體和網絡的暗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