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黃和賭,或美其名為休閒與娛樂這兩個品牌,我們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這個曾是小漁村的地方過去因為華洋雜處,地處邊緣,為了“生存”而開賭,好像很“順理成章”。基於環境的限制和歷史的因素,在那個翻天覆地的大時代中,澳門在最不可能發展的情況下找到了發展的方向,一切,都似乎是非如此不可的。所以我很明白上一代的澳門人為何可以那麼隨和,那麼豁達,甚至對很多事情也可以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從前的澳門人很明白此間的局限,澳門地小人多,謀生困難,欠缺創業空間,轉工極不容易,居民彼此認識,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親朋好友的法眼。人們一方面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私底下卻甚多流言是非,因此那一代的澳門人很強調要互相支持,換一個角度看就是互相監視,在那個年代人們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知情權和決定權都很有限,但在一些生活小節上他們卻極力提高彼此的“透明度”,說這是關懷別人也好,說這是別有用心也罷,上一代的人就是用這樣的心態和方式來“生存”,同時也以此來建設社會。是的,龍頭產業給我們帶來了繁榮,可是也掩蓋了不少人的上進心、競爭力、創意空間和多元發展環境。
我這一代人普遍受過教育,社會普遍對我們有要求,各行各業分工明細,專業要求亦多,那個肯做肯捱就萬事大吉的年代已經離我們很遠。這樣本來也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我們也很明白今時今日此地已經是一個城市已不再是“澳門街”。然而,我們也不是昨日或近幾年才成為澳門人,在我們身上累積了二三十年的“澳門經驗”,其實很難協助我們緊跟形勢。所以我們有了很強的硬件,很強的政府,很強的發展遠景,甚至很強的儲備,照道理我們理應大展拳腳,昂首闊步,可是少壯一代的澳門人有多少個有這樣的魄力和雄心?想像中的澳門,百業興旺,欣欣向榮;現實中的澳門人,底子薄弱,進退失據。抱怨別人,埋怨政府,不滿制度,討厭權貴,都是澳門人擁有的自由,可是大家什麼時候才肯“發現”自己的問題呢?(澳門:想像與現實之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