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澳門文學的未來到底代表甚麼?有人眞的會把澳門人寫的作品當一回事嗎?喊口號是沒有用的,請專家來硏討也證明不了甚麼。或者應該這麼說,澳門人需要澳門文學嗎?澳門究竟有多少文學人口?澳門提供了甚麼力量讓寫作人寫下去?
之二
好的作品算不上第一流,壞的作品你不忍心指出屬於第幾流。總之,寫作需要勇氣,還得臉皮厚。這是澳門文學的總評價嗎?問題在於,勇氣往往讓人氣短,厚厚的臉皮非朝夕可得。而這或許就是為何有“澳門文學總是跟不上潮流”之譏吧!幸好,眞正的好作品可以超越時代,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在澳門寫作的第一要義是:堅持就是勝利。
之三
在澳門,寫作只是一項興趣,不是一種職業;文學只是一種小衆活動,不是一盤生意;多寫幾篇不會令作者收入大增,少出幾本不會有人抗議,總之就是可有可無,這是文學最現實的一面。不過再能“寫實”的作者,都不一定願意理會這個事實,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之四
繼續寫下去,你就會發現,好作品自有生命,不是你寫它,而是它主宰你。至於壞作品呢?則承受了這個城市的一切敗筆,客觀的環境侵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從來不否定澳門文學的意義,她是眞實反映了澳門人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水準,她沒有騙人,人的素質跟作品的質素有直接關係,讀文學如讀城市,萬試萬靈。
之五
語文老師有兩種,一種是熱愛閱讀,鼓勵學生寫作,甚至會在課堂上介紹本地文學的概況;一種是功利至上,勸導同學要腳踏實地,不要做窮苦文人,讀書也要選暢銷作品。對於下一代而言,文學的意義是由語文老師操控,年輕人愛不愛閱讀,肯不肯寫作,對文學有沒有感覺,跟老師的文學修養大有關係,只要遇上一位好老師,一個人即可以創出一個文學王國。 沒有明燈引路,一個城市的文學人口只會不斷減少。換個角度看,澳門文學的未來重擔不在作家肩上,他們已經夠勤力,也很團結。親愛的語文老師,甚麼時候你們才肯重視澳門的文學作品?
2006年1月4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溫馨的錯覺
朋友與我經常會見面,因為過於熟悉,反而不會像初相識般仔細打量,看得清楚。某日談到一次不幸的遭遇,他說得很慢,也有點生氣,我默默聆聽之餘,也有機會認真看看他的臉,這才發覺朋友其實老了,皺紋也增添不少,早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孩子臉。然而,無論再過多少年,朋友在我心中大概還是年輕時的模樣...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語文老師何止有兩種,第三種是那些應付式的交差,一種打工的心態,上堂測驗改卷已够煩了,哪來時間去鼓勵寫作,他們日常已沒多閱讀,連澳門出版的書籍也不看甚至作者也不識,又何來重視澳門的文學作品?
回覆刪除在中文寫作的範疇而言,一個自己有心讀完四大名著的學生,文筆一定比考試高分的學生好,問題是,今時今日有多少老師會讀四大名著呢?
回覆刪除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