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多少淚

圖片來源
人們根據以往的經驗,期盼疫情很快會過去,經濟很快會復甦,大家很快會回復正常生活。
我也很希望這些願望早日成真,但實情是持續多時的抗疫生活令很多人陷入疲累、焦躁、納悶,甚至憤怒之中。無論各種宣傳說得多麼積極正面,一家老少長期困在家中,每日接收的盡是壞消息,各種副作用自然也開始浮現,有人面臨失業,有人投資多年的優質股票暴跌至血本無歸,當然有更多人在勉強維持現狀之餘對前景感到徬徨。
疫情令大量留學生狼狽返澳,也令很多中產家庭進退失據,這些孩子的家長喜歡在社交平台強調自己愛國愛澳,但早已把子女送往外國,甚至在當地購買物業,滿以為預留退路,萬無一失。豈料一場疫症令保護主義進一步升溫,似乎有加快結束全球化的趨勢,後續發展如何,誰也無法預料。這樣的後遺症除了影響早有移民計劃的精明爸媽,也令一眾平日在工作崗位神遊太虛,但每逢假期也可暢遊異國放心吃喝的「離地精英」苦悶無比。這些「傑出人士」向來只知自己享樂,不理民間疾苦,疫症阻擋了他們習以為常的「遠走高飛」生活模式,這些虛空的心靈未必有能力跟得上急劇變化的時勢,於是鑽牛角尖的情況會更為嚴重,好不容易等到的「人生收成期」,也許來得快去得更快,終究都是一場泡影。
無論再過多少年,大家都一定會記住,疫情爆發以來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流過多少眼淚。
人們盼望疫情過後大家可以再過以前的生活,那真是美好的夢想。問題是,死去了的人,受過傷害的家庭,失去了的工作,結束了的企業,損失了的投資,都只有一去不回這個結果。

國與國之間每天都在吵吵鬧鬧,這個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錯綜複雜,怎麼可能回到重前呢?
(刊於2020年4月8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一寂之地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