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文學氛圍憶舊



圖片來源:<從作品談澳門作家>,澳門基金會出版



早前在<鏡海>讀到顢頇兄<以小說寫詩:談寂然的新詩創作>一文,有點慚愧,我雖然愛讀詩歌,也有認真寫作,但至今都是初學者,不過當年跟陶里先生學習寫詩的經過,卻很值得一記。

九七年秋天,我在一間中學任教師,陶里是該校總務主任,他當時是澳門筆會和五月詩社的理事長,除了推動會務,還同步主編《澳門筆匯》和《澳門現代詩刊》,可想而知他有多繁忙。在個人創作上,他以驚人的才華和深厚的文學知識筆耕不輟,其詩歌、小說、散文、評論都量多質精,是澳門文學真正的全能高手。

因為成了同事,又同為文學愛好者,陶里先生不但邀請我協助《澳門筆匯》一部分工作,還放手讓我在《澳門現代詩刊》組織自己喜歡的專輯,我至今不知道他是想我分擔工作,還是對這名文學新人有超級的信任。印象中他從不以領導或長輩自居,無論我把雜誌弄成怎樣,他都不挑剔、不批評、不多問,只是不停給我鼓勵,還希望得到更多新資訊、新想法。這種開明的作風,加上他了不起的寫作成就,我無法不認真參與文學社團的事務,一方面是向他學習,另一方面是想看看文學在澳門還可以發展成怎樣。

我寫作以小說為主,當時因為貪玩而嘗試寫詩,每寫好一批就請陶里先生指教,想不到他無比認真,總是在下班之後約我詳談,逐行批改我的習作,然後又會推薦相關的詩集作為參考,那時候他正在撰寫現代詩論集《讓時間變成固體現代詩新讀》,對於詩歌理論和實踐都有一套獨到的見解。我有緣在這階段多次獲他親自指點,感恩之情,一直銘記在心。陶里先生移民之後,再沒有前輩指導我寫作和分享新書資訊了。

2012年,五月詩社因陶里先生離澳而沉寂超過十年之後,我在《澳門筆匯》第45期策劃了相關專輯,請當年的社員提交作品,還越洋邀請陶里先生寫了<尋找五月詩社>一文,記敘詩社的緣起緣滅。我從那個年代走到現在,感受到文學氛圍的種種變化,無法不懷念從前,原來我輕輕走過的,已是最好的時光。
(刊於2017年10月1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