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最好的回應



身為文字工作者,在職場上最感無奈的,應該來自大多數人對文宣工作的誤解。不少人以為寫文章的人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外界不明白機構內部的細節與過程,所有批評都是「無理取鬧」,只要寫一篇回應文章,把問題講清講楚,誤會即迎刃而解。這種想法理論上沒有錯,現實中亦經常有人這樣做,但在人人都用手機接收各方訊息的年代,甚麼都講求快速精簡,依賴文章更正、澄清、表明立場,有時不一定能達到最佳效果,而且篇幅一旦太長,很容易會節外生枝。

很多年之前,我自己有一次親身經歷,值得跟大家分享。我當時所屬的機構要推出一項新服務,事前不同部門的人員一起開會討論,有些同事假設出各種古怪的情形,然後大家探討應對的方法。我入世未深,覺得這樣的討論浪費時間,於是輕率地說:「如果這樣出了問題,我便寫一篇聲明解釋一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豈料上司馬上變臉,嚴肅批評:「你以為文筆好就很了不起嗎?如果出了問題影響到公眾,人家只會憤怒和責罵,誰有心情看你的文章?我們的腦汁和時間只能花在推出服務之前,把各項細節都想通想透,把工作執行到不被挑剔,這樣不是更專業、更負責任嗎?

被人當眾斥責,心裡自然不好受,但這樣一罵,對我影響深遠。從那天開始,我絕不相信文筆好可以解決問題,反而更著眼於日常工作細節,準備好不同的預案,多考慮各持份者的感受,相信事先的溝通永遠勝於出事後的修補。文宣工作的本質是細水長流,每段文字寫得清楚,每份指引準備得詳盡,每種措施妥善協調,長期保持誠懇與謙卑,風險理應降低,大家的精力就可以集中於面對未來的挑戰,而不是長期要被已成過去的問題糾纏不休。


這十多年來,我養成詳細閱讀各種機構回應文章的習慣,認真學習,越看越覺得文字不一定能化解問題,有時反而會引起誤解,加深怨恨。其實最好的回應,就是把事情做到最好,好到不出問題,那就不必回應了。我知,我很傻,但信不信由你。

(刊於2016年5月1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