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繁複與漫長的創作過程:《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

   
    作        者:謝海盟
    出  版  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我對侯孝賢的最初認知,並非來自電影,從前的澳門,亦不易看到台灣文藝片。直到九十年代初,遠流出版社推出《朱天文電影小說集》,收入〈小畢的故事〉、〈童年往事〉、〈尼羅河女兒〉等多部電影的原著小說,而我又恰巧買到那本書,此後即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想方設法要看侯導演的舊戲,也必定會購買朱天文的劇本集或創作手記,對比文字和電影的異同,揣摩作者的想法。

    今年侯孝賢以《刺客聶隱娘》勇奪康城電影節最佳導演,而早在他多年前宣佈要拍武俠片時,我已經很好奇,他的電影以長鏡頭、少對白、沒情節而聞名,雖然過去我每部都不會錯過,總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東西,但對一般武俠片觀衆而言,真的可以接受一部武俠版的《海上花》嗎?由好奇變成期待,加上此片奪得大獎,相信必有可觀之處,於是我對聶隱娘有了更大的興趣,雖然未看電影,但透過這本《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至少可以率先從文字了解電影的創作過程和故事大綱。


    此書作者謝海盟,是朱天文的姨甥、小說家朱天心的女兒。她與朱天文及阿城同為《聶》片編劇,但她從最初的構思階段即開始參與創作,歷經多年,並在拍攝時跟拍每一場戲,紀錄這部電影的製作全過程。這種形式的電影副產品,早在三十年前朱天文已寫過《戀戀風塵: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那是一種依附於電影,卻又比電影更多姿多彩的文學創作,而且朱天文的文筆向來很有氣派,因此形成一種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印象。

    然而,謝海盟接捧寫侯孝賢的電影,觀察的細節更深更廣,從後輩的角度仰望劇組中多位電影名人,卻能令讀者看到更豐富的內容。謝的文筆縱然無法超越其家中長輩,但也條理分明,清新耐讀,更難得的是她對此片的長時間參與,無形中亦把劇組的創作歷程有系統地點評和介紹,於是在書中大家會看到編劇如何與導演討論劇情;在國內及日本拍外景時,劇組會遇上甚麼困難或意外驚喜;美術組怎樣設計各主要角色的造型;武術指導如何摒棄慣常的招式,配合主創人員設想的打法;導演怎樣憑着豐富的拍片經驗在現場即興創作或化解突發問題。當然,謝海盟也不忘透露舒淇、張震、妻夫木聰、周韻等大明星在拍攝期間的趣聞,滿足大家的八卦心理。讀畢全書,仿如陪伴劇組參與過一次別開生面的製作過程,更重要的是對這些創作人的創作方法和工作態度都加深了解,光是看他們考證唐朝衣飾和農作物時何等認真,編劇苦思數年易稿幾十次的決心和毅力,都足以讓有志於創作的讀者明白成功非僥倖,要把一件作品做到最好,必須有千錘百鍊的耐心和鬥志。

    《行雲紀》的主體是拍片側記,同時附錄電影劇情大綱、劇本,以及謝海盟創作的小說〈隱娘的前身〉,方便讀者通過文字對《刺客聶隱娘》有更深刻的理解。電影拍的是刺客而非俠客,唐代傳奇〈聶隱娘〉只是一則極短篇故事,侯孝賢及其團隊信奉“冰山理論”,為所有角色添加了大量背景與來歷,卻又精選出最好的情節呈現在電影中。

    謝海盟這部電影書,讓我們看到創作過程的繁複與漫長,文字表達的精彩程度絕對可以不下於影像。

(刊於2015年9月6日澳門日報閱讀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