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如果你有病



如果不幸生病,正常來說,應該找醫生求診,檢查身體究竟出了什麼毛病,該吃藥就吃藥,該休息便休息,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然而,在一個專家特別多,意見特別亂,醫患關係特別離奇的社會,有病該不該去看醫生,竟然越來越難得到共識,甚至極易引發家人之間的爭拗和心病,的確令人大惑不解。

澳門人表面講文明講道理,但面對身體上的問題,往往全無主見,方寸大亂,不知是什麼原因,很多人會抗拒看醫生,患上傷風感冒時,堅持自己診斷,真的太辛苦時,便服用成藥,一個牌子吃不好,再試第二款,再不然就去涼茶店亂飲碰運氣,然後自我安慰說外國人根本就不把小病當一回事,人家都是自己處理,任由身體自我復原的。在堅持己見的過程中,這些有性格病人不但自己受苦,同時也散佈病菌,傳染家人同事,弄得大家都有病。他們當然沒有想到,澳門已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那些美好的異國經驗,在這裡不一定可行。

另一方面,澳門的另類醫療資訊有時又過於發達,每個人的朋友圈中至少會有一名神醫神醫當然沒有受過醫學訓練,他可能只是比較八卦,善於用關懷的方式與人溝通,於是他會在你或家人生病時提供各種醫療意見、民間偏方、傳統智慧,即使你已經看了醫生,他們又會告訴你這醫生的失敗案例,用藥習慣,以及其副作用,讓你心情忐忑,左右為難。更可怕的情況是小孩生病,本來看了醫生便該靜心養病,但一些又心急又英明的媽媽往往覺得藥到未能病除,於是透過網絡不停更新子女的病情,收集各種意見,然後轉醫生轉用藥轉治療方法,可憐那生病的小孩,未完成一個療程便被逼四出奔波,轉服不同醫生處方的藥物,這樣增加家人壓力,延長醫療時間,不知有何益處?不過,精明的父母自有盤算,他們可能認為這樣才算盡心盡力吧!


歸根究底,人們對醫療系統不夠信任,才會出現上述「自救」的行為,但如果你有病,還是去看醫生為妙啊!

(刊於2015年5月6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