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中坑”也是一種病

這篇文章一定要配這張圖,不解釋,你懂的。

看人出醜,有時是一種享受。

我們這種無權無勢的小市民,平日低頭做事,慣了聽人指使,追求簡單快樂,相信沈默是金,如非必要,即使在社交網絡也不會胡亂表態,但求生活風平浪靜,盡量明辨是非,不至丟人現眼就好。

然而,很多男人在步入中年之後,基於生活圈子過於封閉,自恃人生經驗豐富而變得自大,修養不足而急於露出淺薄無知的真面目,他們未有資格成為長者,卻突然變臉成為中坑,反應遲鈍,腦筋不靈,脾氣暴躁,怪論不絕,讓人失笑。有沒有發現,那些自以為是的中坑,只喜歡懷緬過去,善於美化從前的經歷,有時會不顧身份不論場合滔滔不絕的發表水平極低的高見,旁人既無法阻止,更難以更正,只能看著他們當眾出醜,或者被大家在背後恥笑,卻愛莫能助,徒呼奈何。

中坑另一特點是不甘寂寞,愛出鋒頭,致力成為大家的焦點,熱衷於以眾獨人皆醉我獨醒的態度來發表其語無倫次、言不及義偉論,而且他們又極其偏執,記性亦已變差,於是經常把一些錯誤信息和無厘頭想法重覆又重覆地不停說下去,還自以為見解獨到,有時還要公然強逼他人認同其觀點,讓人覺得他們特別可憐。

年輕的時候,我們也許沒有多少機會了解中坑的問題,對於年長的人,往往心存敬畏,不敢質疑。人到中年之後,竟發現中坑也是一種病,而且無處不在,下至販夫走卒,上至官紳名流,皆不乏中坑色彩濃厚的典型人物。從觀賞他們的言行,過濾他們的謬論,到分析他們的心理,確認他們的無知,有時真有獲益良多之感,尤其是乘網絡發達之便,看到他們丟人現眼的嘴臉廣為流傳,為世界各地有識之士所恥笑時,當中的教育意義可謂刻骨銘心。

其實人從中年步向老年,不一定要沾染一身中坑的氣焰,只要多讀點書,擴寬自己的眼界,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常懷謙卑,學習聆聽和思考,理應可以與時並進,避免脫節,這些簡單的道理,卻不是人人能做到。


發奮不讓自己變成另一個中坑,確是人生中極其有趣的修練。

(刊於2015年1月2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