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文學雜誌

最近,因為籌備《澳門筆匯》出版五十期的紀念專輯,又把家中收藏多年的各期雜誌重溫了一次,故人、往事、記憶、感情,混雜在一起,那種感覺,其實很有趣。

《澳門筆匯》創刊於一九八九年,持續出版至今,走過一段不算平坦的路。知道有這本雜誌時,我仍是個中學生,在書店翻閱,讀過不少前輩的作品,後來我參加過《蜉蝣體》和《澳門現代詩刊》的編輯工作,始終把《筆匯》當為一種重要的參考,了解他們如何編,怎樣寫,繼而思考自己的工作應如何改善。

在澳門,閱讀文學雜誌實屬另類行為,從事相關工作更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事。其實我們心裏明白,在文學徬徨的年代,認真的讀者不多,勤懇的作者更少,一份雜誌的出現,往往只是仝人之間一時激動的結果,某個階段的因緣際會,創辦之時,聲勢特別大,威風過後,卻要面對很多現實問題,資金、倉儲、銷路、稿源,無一不是壓力,要在反應冷淡的文學環境下保持熱情,難度相當之高。因此,當《澳門筆匯》出版了廿五年,堅持至五十期,我覺有必要慶祝,同時應讓更多人了解雜誌走過的一段文學歲月。

我大約在三年前認真參與《筆匯》的編務,期間經歷「削資」事件,一度感到氣餒,也想過藉此來個解脫,讓她死於自然。但當我們心灰意冷的時候,身邊卻有很多朋友願意以不同方式提供支援,這些朋友不一定是《筆匯》的讀者,他們只是不忍見到一個文學園地突然消失。當然,最後我並未動用朋友們的一分一毫,資助問題在澳門筆會的前輩與有關部門溝通及補交文件後已大致解決,為了回應艱難時期願意支援,有所期待的朋友,我們除了繼續出版,還把每年出兩期改為季刊,讓《筆匯》這個平台能發揮更大的功能。

我在《筆匯》獲得的不是創作的滿足或編輯的快樂,定期出版的工作流程其實非常折磨人,但對生長於澳門的作者如我,之所對文學雜誌的工作仍有熱誠,也許只為了在卑微中努力,與有志同行的文友一同邁進。希望大家踴躍投稿,多協助宣傳,一起為屬於澳門的文學雜誌創造新的可能。


(刊於2014年10月29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