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維護公平,可以是一些行動



     



以下都是真人真事或親身經歷。


        某名校的幼稚園公開招生,但面向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時,採取親屬優先原則,只要報考的孩子有親人在此學校就讀,即可獲得優先取錄,如果沒有這一重關係,小朋友表現再好,都難以進入這家名校,這是公平競爭嗎?

        某部門聘請員工,表面上是公開招聘,實際上早已安排公司管理層的子姪出任相關職位,欠缺這種人脈的應徵者只能在招聘程序中參與陪跑,掩飾管理層的私相授受,這能稱得上是公平競爭嗎?

        某機構的高層對公司管理毫無概念,任人唯親之餘,更會是非不分,只要是他安排在公司內的親人和親信,即使犯錯,都不會被責備,但那些與他毫無關係的員工,即使表現出色,他也會吹毛求疵,努力找出對方的「錯處」,從而誇獎其「自己人」,貶低他眼中的「非我族類」,這樣的工作環境,有可能出現公平競爭嗎?

        某位長者年事已高,近來身患重病,醫生說他要進行一項極複雜的手術,該手術最好由鄰埠的專家主持,如果長者自行到鄰埠求診,診金要五十萬元,但如果長者透過公開的機制申請公費治療,則要等候三個月至半年進行審批,而且不一定會成功獲資助。不過,只要長者或其家人有辦法向那些審批的高層「打招呼」,也許可以令長者的申請加快獲批,令他從速免費到鄰埠接受治療,但這種「打招呼」文化,究竟是幫了有「關係」的長者,還是害了沒有「關係」的其他病人?

        事發地點恕我不詳細說明,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我早已搞不清到底是那些手握權力的人在製造不公平的現象?抑或那些既得利益者在經營出這種「只講關係、是非不分」的生活氣氛?上述故事對於公平競爭的破壞相信已經不用我多作闡述,任何有常識的人都有能力指出這些行為對社會的危害。

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默許這些事情發生?因為我們看不到這些事嗎?因為我們覺得這些只是小事,只要容忍一時便不會再出現?抑或是,我們早已對這些事情麻木了?

        面對各種不公平現象時,不妨認真想清楚,社會上各式各樣不公平的狀況,其實都是由小問題慢慢衍生出來的,正是因為初時人們選擇了忍讓,以為事不關己,以為息事寧人可以維持彼此的良好關係,以為自己不應該多管閒事,於是對於種種不公現象視而不見,默默吞忍。久而久之,漸漸壯大了那些熱愛炮製不公平的陣營。然後大家才發現,日常生活中很多應該要公平處理的事情,早已被人家強行添加了一些不公平的潛規則。再過一段時間,人們會從不同的真人真事和親身經歷中發現:一個無法公平競爭的社會,足以危害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存。

        維護公平,是一種想法,更可以是一些行動。如果每個人都學會拒絕不公平的事情,甚至以實際行動揭發、投訴、舉報,那些看似合理的不合理現象必定會收斂,甚至消失。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重視公平競爭的環境,建立更多有利於公平競爭的機制,許多光怪陸離的故事都有機會被改寫。

唯有這樣,人們的生活才看得到希望啊!

(刊於澳門廉政公署宣傳書刊<嬴在公平線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