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防老
我越來越相信,所謂養兒防老,是真有其事的。孩子將來是否會照顧年老的父母,免其孤苦無依,現在當然無法預料,但我所相信的防老,是指孩子的誕生會促進父母學習很多新知識,防止思想老化。
別人的孩子總是乖巧可愛,但面對自己的孩子又是另一回事。對許多新手父母來說,幾乎每天都要應對不同難題和挑戰,從為孩子沖奶粉、掃風、換尿片、洗澡、穿衣服、按摩、選玩具,乃至學習分析他們的屎、尿、口水、鼻涕、痰,所有事情其實都耳熟能詳,但操作起來卻發現隱藏了很多學問,於是那些父母在認真研究之餘更有了「重獲新生」之感。重新認識生命,重新了解生存的學問,重新體會成長的感覺。
正常的父母,會在照顧新生嬰兒的過程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分工方法,繼而熟知所有照顧孩子的知識和技巧。一般來說,他們也會透過這些工序進一步認識伴侶和自己,識別孩子的性格。一些有想法的父母更可在這階段想像未來,構思日後為孩子提供怎樣的成長環境和學習方向。而這整個階段,新手父母本身亦必需透過大量的學習和實踐,才可令自己成長,做出成熟的決定,擺脫幼稚的想法,這其實也是一種轉變的機會,而且總是希望變得更好。
其實在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父母都有機會學習和成長,從而更新自己既有的想法和認知,防止自己某些落伍的觀念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問題是有些父母其實從來沒有成長過,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態度和觀念有問題,於是身體力行為孩子作出各種錯誤示範,或者以最不負責任的方式來料理孩子,夫妻之間把孩子的問題推來推去,事無大小都以吵鬧收場,孩子的事成了家庭問題的導火線,然後彼此都自私地不想原有的生活因孩子而改變。這些父母往往會把自己的不快樂歸咎於子女,不但無法更新自己的想法,還要把各種負面和落後的想法灌輸給孩子,令家庭變得充滿怨氣。
我常覺得孩子可以教父母想通很多事情,但並非每對父母都有能力受教。各人有自己的際遇,看見別人辜負孩子,總覺得特別可惜。
(育嬰密語 三)
刊於2013年4月10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溫馨的錯覺
朋友與我經常會見面,因為過於熟悉,反而不會像初相識般仔細打量,看得清楚。某日談到一次不幸的遭遇,他說得很慢,也有點生氣,我默默聆聽之餘,也有機會認真看看他的臉,這才發覺朋友其實老了,皺紋也增添不少,早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孩子臉。然而,無論再過多少年,朋友在我心中大概還是年輕時的模樣...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