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另一個世界
我喜歡留意網上世界的事,希望了解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在想什麼,希望接觸更多主流媒體以外的知識和資訊,更希望擴闊視野,不要老是以為澳門街上發生的事情就是世界大事,但對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一無所知。
無論用facebook交流,寫blog發表感想,或者看討論區了解別人的想法,我總是提醒自己,網上的情況必然跟現實世界有點差距,這個世界的確有很多人既不用facebook,也沒時間上網,我們很難說明是網民把他們孤立了,抑或他們孤立了網民,但這卻是我們不能對網上的事太認真、太投入的主要原因:有些事情,即使在網上被炒作得鋪天蓋地,但對從不上網或從不上某些網頁的人來說,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而且,即使完全不接觸這些資訊,仍然可以照常生活,而且心安理得。
有些網民只靠facebook或討論區了解世事,他們憑自己的意向點擊及瀏覽的資訊必然會提供讓其認同的內容,他們在網上的「朋友」又多數「物以類聚」,只會對大同小異的意見轉貼或按like,於是彼此很容易被相同的訊息「洗版」(甚至「洗腦」),然後誤以為那些問題已經水深火熱,以為一眾「鍵盤戰士」的力量已經強大得足以改寫現實,打敗「對手」,但其實對沒有上網或不屬於那個群組的人來說,「鍵盤戰士」的「努力」根本徒勞無功,人們絕對可以選擇對某些事情和爭議不聞不問。
對於熱衷某些議題的人來說,無論是否上網,他們都會積極留意和回應這個議題的事情,但每個人對重要事情的定義可以千差萬別,所以上網時最好能提醒自己:網上世界容易令人視野狹窄,更不能有自高自大的心態。
在自己管理的版面上,我們當然有很多「朋友」,輕易得到「支持」,但只要跳過這版面,我們可能什麼也不是。有些話題,我們可以談,也不以不談;有些討論,我們可以看,也可以不看,每個人手上的滑鼠都應該是自主而無拘無束的,它可以帶我們瀏覽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資訊,卻不一定要無休無止地停在某一點上虛耗與糾纏。
在重視言論自由之外,接收資訊的自由也是可貴的價值,有時面對重複又重複的「洗版」資訊,大家難免會疲累,甚至反感,但操控「洗版」的人不一定理解別人的反應,他們在狹小的虛擬世界太快樂,太有使命感,像戰士一樣受人敬重,大概也跟現實生活截然不同。
(刊於2012年5月9日澳門日報新園地,限於篇幅,報章的版本我把結尾改短了,此為完整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別做傻事
某位長輩喜歡與人分享患病經歷,他曾經歷心血管堵塞,動手術在體內放了支架,又患上糖尿病,所以每日都要食藥,醫生也千叮萬囑請他注意飲食。可是很奇怪,他喜歡以醫生的口吻告誡後輩要定時檢查身體,飲食宜清淡,但他自己卻每日無酒不歡,偏愛肥膩與煎炸的食物,而且經常偷偷吃甜品,像個孩子似的。旁...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