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澳門戲院誌


黃夏柏先生的新書《澳門戲院誌》,深深感動,這不止是一本談戲院的書,更涉及昔日澳門人的日常生活、娛樂選擇、社會百態。

書中介紹的戲院包括南京、工人康樂館、海鏡、娛樂、麗都、國華、清平、域多利、平安、樂斯、百老匯、東方、金城、銀城(麗聲)、永樂、南灣、澳門大會堂等等,作者透過訪問自己的母親取得第一手資料,由老太太憶述她四十至六十年代在澳門看電影的經歷,在口述歷史的基礎下,作者再找來大量昔日報章的資料,加入各戲院當年的照片、開張時的新聞、戲票、廣告,為每間戲院拼湊出生動有趣的故事,為澳門人的光影記憶留下感情真摯的紀錄。

儘管書中介紹的戲院多已結業,但觀眾的記憶恐怕是難以磨滅的,只要讀到作者記敘當年戲院盛況的文章,再看看那些本來很熟悉,但原來已經消失多年的戲票,一幕幕關於看電影的回憶自會隱隱浮現。某年某月和某人在某戲院看了某電影,一切都恍如昨天,但原來轉眼之間已過了幾十年,在人來人往的戲院,每位觀眾都有自己的故事,戲院消失了,故事尚未完。

此書的奇妙在於留住個人回憶,也推動讀者重拾昔日澳門大街小巷的生活點滴,讓大家重溫五、六十年代的澳門人如何找工作,有什麼娛樂,愛看什麼電影和粵劇,喜歡哪些美食,各種生活情節都由作者及其母親娓娓道來,那是只有澳門老居民才擁有的集體回憶,也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舊日情懷。

書中提及的多家戲院的光輝歲月,昔日省港粵劇紅伶在澳門登台的盛況,還有小孩「拉衫尾」入戲院的社會實況,都是我們這一代毫無認知的趣聞。澳門社會在幾十年來的急劇變化,書中提及的十多間戲院現在只剩下兩間,一個時代的結束往往無聲無息,實在令人感慨。

我佩服作者與至親一起守護記憶、書寫個人歷史的毅力和勇氣,同時深信他搜集資料和寫作的努力不會白費,這本書很值得向澳門讀者推廣,更值得買回家送給長輩,讓他們緬懷年輕時的生活片段,也許他們也會說出自己當年的經歷,牽引出更多親切動人的澳門故事呢!


(刊於2012年3月7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