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發佈會後



澳門基金會和文化局合作推出的《2010年澳門文學作品選》上周舉行了發佈會,分為「小說」、「散文」、「詩詞與新詩」三卷出版,把該年的澳門文學作品去蕪存菁,為作者帶來報刊以外的發表平台,也為讀者提供了解澳門文學發展現況的優質選本,實在相當有意義。

我有幸參與編選「小說卷」,在該卷的導言中,我提出兩個情況:上一次澳門出版小說選,已是1996年的事。這些年來仍然堅持寫作的小說作者,其實少之又少。

我想指出的其實是:基於「文學選」目前只考慮以2010年為起點,每年(或每兩年)出書,因此1999年至2009年的大量作品將會留下編選的空白,這個空白,不知會不會填補,何時才會填補?此外,很多作者無法堅持寫下去,或者只等有比賽時才寫作,這種現象算不算正常?我非常希望相關的專家學者為此事開開藥方:究竟是澳門的文化環境不利於小說創作,抑或是目前的發表園地不足以吸引作者和讀者?究竟是廣大讀者對本地的創作反應太冷淡,抑或本地作者的寫作熱情不夠,技術不足?

在「文學選」發佈會的兩日之後,有讀者來我的網誌留言,反映在書店找不到這三本書。我為此特別向主辦單位了解情況,得知那些書要在發佈會後一星期才可送到書店。讀者在發佈會後買不到書,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小事(我是遇過很多次了),但這種小事其實很可以為澳門文學的困境提供答案:在澳門街,新書發佈的掌聲過後,發行工作未必會跟進得很好,行銷計劃通常會欠缺,書本出版後往往只能在書店或書倉的一角自生自滅,情況非常悲哀,但這確是本地文學出版物的常態。

我有時會想,如果只為了發佈會的剎那光輝才出書,乾脆辦個文學講座讓大家來拍掌拍照就夠了,何必浪費紙張呢?

今時今日,出版一本書花不了多少錢,而印一本書或是印一堆廢紙的差別,絕對取決於出版單位在發佈會後投入的心思和努力:如何發行,如何推廣,如何辦宣傳活動,能否舉辦讀書會凝聚讀者……這些才是一眾作者確切需要的扶持,但這些沒有掌聲,無人拍照的事務,會有人理解和理會嗎?

(刊於2011年12月14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延伸閱讀:
2010年澳門文學作品選各卷的導言

3 則留言:

  1. "書本出版後往往只能在書店或書倉的一角自生自滅,情況非常悲哀,但這確是本地文學出版物的常態。" 我也有同感,有時候澳門所出版的書甚至未能於本澳書店的新書欄中出現,我認為書店應大力支持本澳的出版,讓更多人認識本澳的作者及文學。但我也認同本澳若再搞新書發佈會要多加留意宣傳工作及出貨的進度,我相信只要有完善宣傳計劃及配套,澳門的文學一樣可以有聲有色。

    小日

    回覆刪除
  2. 文化沙漠,难得有一半文字傻子,能傻傻的写出他们的心声,好让文学的种子能在这一片沙漠上扎根成长,希望他能好好结果。

    回覆刪除
  3. 小日:我只能說,幸福不是必然的。而且只有很少人在乎這種事,所以不幸也變成理所當然了。

    一介草夫 :他們會努力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