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The Tree of Life



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是非常有意義的電影,有人看得如癡如醉,奉為經典,但也有觀眾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看完即破口大罵。

當了三十多年導演,卻只執導過五部戲的泰倫斯馬力克肯定是自我要求極嚴的人,《生命樹》的每個鏡頭都如詩如畫,揉合故事對宇宙、宗教、人性、親情等大題目的深度探索,並以相當大膽靈活的理念貫穿全片,令一個簡單的故事變得非比尋常。

故事講述美國一個家庭某日接到其中一位兒子的死訊,父母悲傷之餘,家中長子對早逝的弟弟更念念不忘,回望自己一生的言行皆源於童年時代的家庭教養。電影真正要拍的是這家庭的成長經歷,父母結婚,孩子出生,母親希望兒子們心懷慈悲,父親卻要下一代明白什麼叫弱肉強食,然後這些孩子在成長之中面對各種矛盾,他們學習的事物跟真實世界有很大差異。這些孩子懷著對成年人的質疑開始面對人生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在家中後園種樹,第一次被家長責罵,第一次看到現實的殘酷,第一次面對死亡,第一次發現自己對異性有感覺……長子的回憶彷彿告訴大家童年的光輝快樂並不永恆,成長不過是一個理想崩塌的過程,於是他孜孜不倦的追問生命有何意義,生存究竟應該成就些什麼,信仰又能給人什麼啟示,這些悲天憫人的問題,恰可讓觀眾投入其中,想想自己的處境,思考電影以外的深層意義。

電影最惹人爭議之處是穿插了大量疑似紀錄片的畫面,導演拍了很多森林、水母、火山爆發、驚濤拍岸、風起雲湧、崇山峻嶺、動物成長,甚至有一段大恐龍與小恐龍相遇的小插曲。這些「劇情」其實都呼應著男主角不同階段的人生經歷,構圖優美,充滿寓意,問題是很多觀眾未必會放開胸襟想像這些靜默畫面的深意,他們會馬上想到自己被騙了,覺得自己被愚弄了,甚至要馬上離場以示對這種電影的輕蔑。

一齣電影也像一面鏡子,讓人照見真實的自己:你的接受能力,你的價值觀,你對嚴肅問題的認真程度,全部可以反映在兩個多小時的觀影過程中,這也是《生命樹》的厲害之處。

(刊於2011年7月27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後記:
再次介紹這電影,但限於篇幅,仍未能說盡這電影的好,男孩的困惑,家人的期望,道德規範和人性卑劣之間的矛盾,全部都展現在男主角的成長過程的諸多瑣事中,難得導演巧妙地把這些瑣事羅列出來,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充滿驚喜,可惜難以把各種感想一一表達,原來一部電影有太多人談論過,自己執筆想寫些感想時,竟會力有不逮。
 

2 則留言:

  1. 寂然先生,您好,我是大陆漓江出版社的编辑单鹏。最近在策划选题时,发现作为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的澳门文学在中国内地却少有作品出版,因此想策划编辑一系列澳门文学的书籍。通过一些介绍澳门文学的文章得知,您是当今澳门文学的重要作家,不知您是否有意在大陆出版您的作品?能否邀请您到我社出版呢?没有您的联系方式,只好翻墙到您的博客留言,还请您谅解。我的邮箱是:shanpeng.lj@hotmail.com;shanpeng.lj@gmail.com。电话是:(086)021-51698622-858;13661717824。盼复。PS:漓江出版社坐落在桂林漓江之滨,是内地出版文艺文化读物的知名出版社。为了可以更好地拓展业务,漓江出版社新成立了上海出版中心,我们的团队成员大都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过,曾经成功操作过一些在海内外很有影响力的图书,如钱穆、蒋勋、劳思光、钱理群、梁文道、林夕等人的著作,在编校、营销方面都积累了深厚的功底和经验,我们真诚地欢迎您到大陆出书,到漓江出版社出书。

    回覆刪除
  2. 單先生:謝謝來信,我發了電郵給你,煩請查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