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城市,賺錢很重要。要生活,你需要錢;要有尊嚴,你需要錢;要健康,你需要錢;要有愛情,你需要錢;要娛樂,你需要錢;要快樂,你更需要錢。即使你其實不需要很多錢,但其他人會認定你需要,只要你尙未富有得令人妒忌,你便有了需要錢的嫌疑。我們身邊的人幾乎都對金錢異常敏感,他們無時無刻都想強逼他人認同金錢的重要性,可悲的是他們多數無法賺取很多錢。
從前你不覺得自己窮,但報紙加價,你便有點不舒服;汽油N度加價,你便怒火攻心;麵包悄悄加價令你氣虛膽怯;糧油食品陸續加價讓你如夢初醒,由不在乎到在乎,由微不足道的價格調整到明目張膽的價錢狂飈,令你義憤塡膺,無法再強裝鎭定。
發現自己窮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你幾乎沒有犯過大錯,但不知不覺便變窮了。你仍然認眞工作,但越認眞便越覺得自己是傻瓜,你需要多一點錢,但即使幸運獲得加薪,那些搞加價的傢伙還是不會放過你,他們總有本事讓你得不償失。
我們毫無疑問都很需要錢,但需要的程度遠遠不如大財團、豪門大族、金融機構、詐騙集團,更不如亟需援助的弱勢社群。人家需要錢是什麼事都幹得出的,而我們只能束手無策,一籌莫展,我們旣不夠成功也不夠失敗,我們賺錢的手段太被動太單一太不長進太仰人鼻息,我們多數人的臉皮不夠厚,心也不夠黑,沒有積極性也沒有競爭力。沒有辦法了,只能長期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來互相安慰,在嗟嘆聲中尋找共鳴。
有些人太明白錢的重要性,於是身體力行賺快錢:九歲女生為了幾塊錢讓同學摸胸,是個別事件;賭徒欠下巨債而自殺,是時常發生的個別事件;荷官偸籌碼被捕,是普遍的個別事件;但這些慘事從來不會減低大家對金錢的熱情,當社會上大多數人前仆後繼,不遺餘力地高舉金錢至上的大纛,完全不把人生觀、價値觀、操守、公義當一回事,彷彿有了錢就什麼都對,沒有錢便一切都錯,那種恐怖,眞是觸目驚心,分明在黑暗之中看不到出路,還得假扮前途一片光明。
當中辛酸,各有不同,但麻木卻是一致的。
(刊於2011年6月22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別做傻事
某位長輩喜歡與人分享患病經歷,他曾經歷心血管堵塞,動手術在體內放了支架,又患上糖尿病,所以每日都要食藥,醫生也千叮萬囑請他注意飲食。可是很奇怪,他喜歡以醫生的口吻告誡後輩要定時檢查身體,飲食宜清淡,但他自己卻每日無酒不歡,偏愛肥膩與煎炸的食物,而且經常偷偷吃甜品,像個孩子似的。旁...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我有點東西想請教, 可以嗎?
回覆刪除電郵方便嗎?
回覆刪除silencemo@yahoo.com.hk
回覆刪除當我們還是煩惱著要如何出貓去應付測驗的年紀,現世代的已經想著要如何兼差賺錢;當我們還是煩惱著要從那些不知所以的大學科目中挑選,現世代的就已經思索著要如何去投資賺錢。
回覆刪除聽一位太太高興的說著還是中學生的兒子,乘一家到鄰埠旅遊,到之前已經搜羅好資料的店子,買了幾百元的遊戲咭,回澳後在網上轉售圖利,還自豪的對母親說賺來的錢足夠補貼到鄰埠的交通開支之餘,更可給自己買份禮物。
說著這番話的母親對聰明的兒子感到的這份驕傲,就是這世代的反映。
藍莓:炒賣賺錢這回事,成功了值得宣揚,失敗了也不值得可憐.或者現在真的有太多東西等著大家去消費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