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誰愛身分地位?


最近重讀了Alain de Botton的《身分的焦慮》(Status Anxiety),焦點是:人究竟應該我行我素,還是需要處處疑慮?

其實每次讀這本書,都會想起自己或別人的種種愚行。這本書列舉了很多人們對追求身分地位的原因,披露人們為怕地位不保如何惶恐不安,介紹那些為了保住身分的人如何強逼自己或身邊的人扭曲性格,改變立場,不擇手段,甚至以身犯險。這本書也探討人們追求金錢、職位、社會地位和個人名譽等目標的歷史進程和心理演變,詳細分析這些東西為個人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困擾,讀者可以透過古今人物的事例和論述自行判斷身分地位是否值得追求。

Alain de Botton說:「我們之所以需要別人重視,可說是因為我們天生就對自己的價值懷有疑慮,於是他人的看法對我們評斷自己的眼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受到其他人的評判所束縛,如果別人對我們說的笑話感到好笑,那麼我們對自己引人發噱的能力就更有自信。如果別人稱讚我們,我們就認為自己優秀傑出。如果別人看到我們就紛紛轉開目光,或者在我們表明自己的職業之後露出不耐煩的表情,那麼我們就可能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貶抑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呢?歸根究底,人對身分地位的追求,其實也是渴求「被愛」的表現,只有缺乏愛的人才會自信心不足,只有自信心不足的人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是熱情還是漠視。

我們活著,有時是為了討好自己,有時是為了滿足別人。有些人希望活出自己的風格,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有些人必定要得到他人「認同」才找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也不介意為此而苦心鑽研,患得患失。

《身分的焦慮》讓大家有機會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怎樣的人生,作者雖然旁徵博引,但其風趣的文筆足以令讀者輕鬆愉快地思考嚴肅問題。

追求身分地位的心理可以令社會進步,擔憂地位不保的焦慮可以令人感到迷惑,在進步和迷惑之間,我們最好能靠自己找出更合理的方向。
(刊於2010年1月13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