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分離與團聚


怎樣對待父母子女家人,完全是私人的事。

年輕時誰不希望發展自我?年少氣盛時,大家都希望把心力花在工作上,把時間用於應酬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於朋友面前。很多人忙於在職場或小圈子中表現自己,往往會忽略了家人。反正家人永遠都在家中,反正成年之後已經沒有太多話跟家人說,很多時大家就是這樣跟家人彼此疏遠,並且習以為常。

及至年齡漸長,生離死別見得多了,才會明白一家人可以在一起的時光可能很短。家中一旦有成員離世,日後無論遇到多麼快樂的事都可能會有遺憾,你也許會為離開了的人無法與大家一同喜悅而難過,你更有可能想像著那個離開了的家人如果可以與家人團聚,那該多好。

韋家輝導演、劉青雲主演的《再生號》寫失去父親的女兒如何渴望一家團聚,最後用寫小說來圓夢和療傷,編寫出真實與虛構互相交纏的奇異想像,把一家人分離的傷感拍得透徹,也把生者思念死者的細節拍得動人。

電影也花了不少篇幅說鬼,但不是賣弄恐怖的裝神扮鬼,而是利用主角的遭遇帶領觀眾思考鬼是什麼一回事?是死者捨不得生前的世界,變成鬼魂留戀人間?抑或是生者捨不得死去的親人,想像他們沒有離開,想像親人變成鬼魂守護著自己?

電影幾乎摒棄一切商業元素,一心要以多角度挖掘生者對死者的深情可以達到什麼程度,相信有些觀眾會覺得劇情太複雜,作者要表達的訊息又似乎太簡單。然而,我覺得這電影是可以用很長時間來消化的,可能要等到某些時刻才會深刻領悟。坦白說,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這電影簡直是拍來為失去親人的觀眾打氣的,看到最後,大家會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
《再生號》的英文名字叫“Written by”,是一齣罕有地重視寫小說的港產片,主角們的主要活動是寫小說,電影的複雜變化也在於小說混淆現實與虛構的功能,又大談如何用寫小說來療傷,傳遞積極的訊息。


這是一齣需要觀眾用心用腦的作品,在低智橫行,白癡當道的年代,強調要動腦筋的作品未必會受到很多人歡迎,但值得大家珍惜。


(刊於2009年7月1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2 則留言:

  1. 有優質港產片
    真係要入場支持下

    回覆刪除
  2. 呢套戲真係有人喜歡有人勁唔喜歡,絕對考驗觀眾之接受能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