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人們討論社會問題時的結論往往會認為一切問題都源於教育不完善,這是一個最沒有道理又最殘酷的現實,彷彿只要是教育的問題對大家來說就不再是問題,因為教育問題真的夠複雜,多數人都不能輕易對教育的問題再深究下去。於是一切問題的討論都可以到此止步,然後一些古怪的現象只能重重複複的影響著一代一代的青少年。
然而,教育問題甚至很多社會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許並不如大家想像中複雜,簡單來說,如果我們活在一個知道標準為何物的社會,很多矛盾也許就不會出現,人們的心理也許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我們對於標準的模視已經到了不知何謂好壞,不知何謂夠或不夠,不知何謂值與不值的地步。當然,讓大家有更大感慨的是彼此身邊都有太多人會把公共的標準與私人的標準混淆,更恐怖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很多人會悄悄的使用著雙重標準,而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上不少標準原來是因人而異,我做某件事時可能被批評為錯誤,他做同一件事時卻會得到認同與支持,他在今天可能就某現象大發雷霆破口大罵,可能明天他自己就會做出同樣令人憤怒的事而且理直無壯心安理得。誰都不會覺得這樣子的“人性”對大家構成負面影響,然而當很多事情都找不到標準,或者既有的標準都可以輕易改變時,我們其實只是活在“偽文明”之中,表面上大家都是君子都講道理,但真正處事時卻還是用以大欺小,弱肉強食那一套。明白了這樣的“真理”,也就不難明白這個城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自幼就學會了如何取悅別人,遷就他人,甚至扭曲自己的性格和處事標準去換取“生存”。
我們可以在各個領域上大談這些年來有多大的進步,取得多好的成就,但十年之間,大家生活上所面對的標準是清晰還是模糊,人們是普遍傾向相信制度還是依舊奉行“朝中有人好辦事”,並且行之有效,相信每個人都心中都有答案。但你覺得這種風氣會在未來再發揚十年、二十年嗎?
(十年之間.七)
刊於2009年2月2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一切都是政治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並不粗獷,片長超過三小時,模仿人物傳記,擋寫主角逃難到美國的遭遇和心路歷程,拍得很細膩。 片名所說的粗獷,是指本來是知名建築師的男主角一生堅持的創作理念,他在二戰期間在歐洲的集中營受盡苦難,苦苦掙扎到美國重新開始,企圖站穩陣腳之後...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