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想像一下未來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口號:“妤解民困”、“共渡時艱”、“振興經濟”、“逆境求生”,這些口號,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那幾年,我們都聽過,估計在這次全球金融海嘯之後,這批口號又會捲土重來。當年那些口號,為你帶來什麼教訓?如果日後再聽到這些口號,你的處境是危險還是安全?
想像完口號之後,我會想像澳門的情況。四川大地震之後,收緊自由行之後,全球金融海嘯之後,還有多少人會來光顧我們的龍頭產業?大量興建中的住宅和酒店將由誰來入住?上述這兩個問題又牽繫著多少澳門人的生計?當海嘯有可能把我們也捲入漩渦時,我們究竟有沒有能力逃出來?
經濟好的時候,大家要分享社發展的成果,經濟不好的時候,大家要研究如何轉危為機。金融海嘯帶來的種種後患會否造就澳門真正的轉營?低學歷而拿高薪還是不是必然?博彩業還是不是年輕人的最佳出路?一出事就派糖的方式還可以拖延多少問題?什麼時候才可以切實的面對及解決種種積累多時的問題?
報載,全球股市在一周之內蒸發35.6萬億港元,這是我寫稿時的最新數字,誰也不知道這種恐怖的跌勢會到什麼時候才停止,我相信這些錢都屬於那些有錢得瘋了的富人,但即使股市這樣下跌,海嘯之後最慘的可能仍是那些根本沒有錢買股票的窮人,個別的剝削窮人也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大規模的剝削往往就有機會製造財富,經濟再壞下去,窮人的生活就越難得到保障,然而,無論經濟好壞,人們總有藉口忽視弱勢社群,海嘯之後,誰會先為他們著想?誰會重視他們的情況?
以上寫的,我寫得出,你也一定想得到?當然,我們都是澳門人,我們都對澳門發生的一切事情有感覺,我們都希望種種問題會有明確的答案。
海嘯之後,風高浪急,各種問題將會更為突出,這究竟是危還是機?澳門人不應再冷漠,我希望大家除了會叫救命,最好還要學懂自救。
刊於2008年10月1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比絕望更絕望
在小城頻繁發生自殺事件的時期,看了入江悠導演、河合優實主演的《那個女孩》,感受到真正恐怖的低層生活情況,這電影不是催人淚下那麼簡單,看到最後除了震撼,還會感受到萬種淒涼,肝腸寸斷。 電影改編自2020年6月《朝日新聞》的一篇報導,講述一名少女自幼遭母親虐待,小學三年班已被逼輟學和...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