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閃卡賀新年



這個新年大家都在談陳冠希事件。

事件之中,網路上衍生出很多新的熱門用詞,“朋友”、“奇拿” 、“我爸爸是高幹,脾氣很暴躁的”等等,但最搞鬼的還是網民給淫照改了新的代號-“閃卡”,完全體現看“yes”長大者的情意結。

這個新年我們在網上都收了或看了很多“閃卡”,有些人(多數是中年男人)甚至日日留守電腦等待“新閃卡”出現,真是八卦和好色得不分輕重了(有些也許不知廉恥呢!)

淫照事件連續十幾日佔據報章頭條,“新閃卡”不時出現,昨日香港有網民遊行抗議警方執法不公,阿嬌今日又出來見歌迷記者,這件事還不知會鬧多少天。

拜這件事之賜,因為我在這裡和cyber ctm的"寂然手作仔"都寫過這件事,幾日之間點擊率大升,這證明了我平時多麼努力寫都不一定有用,也說明了大家對這個話題有多麼大的需要,連一個沒有放“閃卡”的網誌都因此提升了大量人流,其他“有料到”的網站肯定厲害萬倍了。

事件發展到現在,因為有很多人參與了討論,又有很多三姑六婆的不實訊息在四處流傳,可能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感到有點煩了。

以下是我對事件的一些個人想法,不一定都對,希望與之前參與過的朋友進一步討論:

1. 這是一宗電腦資料失竊案,為什麼會越搞越複雜呢?
2. 發佈淫照,如果依法是有罪的,犯法的人就是有罪了,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振振有詞,好像睇鹹相和傳比人是理所當然似的?
3. 如果拍照的人和照片中人都是自願的,只供私人欣賞,大家為什會覺得拍照的人有罪,又為什麼要把照片中人置於一個似乎是犯了事的位置?
4. 傳媒在報導此事時的手法是否有煽動之嫌,報紙的露骨報導令所有人都難以阻擋淫照的快速流播,因為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助長它流播,在這情況下,新聞道德都拋諸腦後了,但對社會,以及對下一代有多少壞影響?
5. 有人以這些照片教導少女不可隨便讓人拍照,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又有多少少男看了照片而更加覺得這些事理所當然想一試而後快呢?誰來輔導一下血氣方剛也許睇淫照谷到爆的小男生?

事件仍在發展中,但社會又在變化了,變得更露骨,更極端,也許更價值混亂。閃卡賀新春,不知是吉還是兇?

2 則留言:

  1. 你都總結晒啦,我只有少少補充:

    1.件事搞到好似好大,只因為涉及公眾人物/當紅偶像。
    2.應該要教育大眾如何保護個人/私密"數碼化"資料。

    阿嬌的自白,明顯不想再provoke主犯,亦想挽回形象。

    事件過後,誰來教育大眾呢?

    回覆刪除
  2. 我點總結我哂,此事太複雜,而且之後肯定會有更多新發展.

    回覆刪除

溫馨的錯覺

朋友與我經常會見面,因為過於熟悉,反而不會像初相識般仔細打量,看得清楚。某日談到一次不幸的遭遇,他說得很慢,也有點生氣,我默默聆聽之餘,也有機會認真看看他的臉,這才發覺朋友其實老了,皺紋也增添不少,早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孩子臉。然而,無論再過多少年,朋友在我心中大概還是年輕時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