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小弟與女同學約會,每日一起食早餐,幾個星期之後,被師長勸導:“要注意形象!”我一貫唯唯諾諾,畢竟,我很清楚自己有選擇跟誰共進早餐的自由。師 長也跟女同學說了同樣的話,她也眞的膽戰心驚,後來兩個人的早餐約會就多了些第三者第四者,令我對食早餐完全失去興趣。從此明白什麼叫高壓手段,也對形象 二字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受害者的心理,一般如此。
出來社會做事,自然明白形象的重要,重要在這兩個字很主觀,很空泛,而且從來沒有人會說明形象有什麼作用,大家只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形象而做很多事情,然後又可以因為破壞了形象而受到指責,更有甚者是用敗壞形象為罪名去攻擊別人,形象的威力大到這地步,誰可抵擋?
形象最有趣的部分,便是建立與維持的過程,本來是粗人一名,因為發了達要講形象,從此附庸風雅,不免會鬧笑話。可是當事人不是這樣想,他不懂裝懂,他極虛 偽,他走火入魔,都是為了維持他自己的形象,雖然他做的一切,都很可笑,但他的夢卻是美好的。本來是封閉的賭埠,因為要發展了,自然要把形象搞好,但本質 沒有變,形象再好,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那不怕反效果嗎?不擔心好形象難以維持嗎?有沒有統計社會上有多少事情是以改善形象,提升形象之名而行的,這是一個 正常的目標嗎?這種目的有量化的可能嗎?其成效與花費的比率如何?其功效又是否眞的實用?
搞到事無大小都是為形象服務時,且變本加厲,會不會有本末倒置的效果?越搞越癲,越癲越搞,沒完沒了的形象工程,是眞正的推動力,還是看不見的枷鎖?
最可怕的結局是:小男生跟誰吃早餐,根本沒有人會在乎。只要他仍是小男生,大人也會覺得他微不足道,就有權對他指指點點。小城市的形象搞得再好,其實不一 定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只要她的本質沒有變,各路英雄來此的目的,仍然是賭個天昏地暗,令對手輸得片甲不留。世上並無永遠的美好形象,但維持形象要付出很多 代價。
後記:本文刊出後,我才發現當中的比喻有點古怪,不過,我想,沒有人會留意到的,因為沒有多少人會認真看的.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故意得罪人
在澳門生活多年,我當然明白這小城人際關係千絲萬縷,做人處事圓融一點,會比較“吃得開”。但社會經驗夠多之後,又會發現所謂“吃得開”,不一定是吃好東西,有時還包括吃力、吃苦、吃悶棍。所以我一早就選擇了不吃這一套,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得罪人,而且不是不小心出差錯,而是故意安排,刻意發難,...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