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形象

幼時,小弟與女同學約會,每日一起食早餐,幾個星期之後,被師長勸導:“要注意形象!”我一貫唯唯諾諾,畢竟,我很清楚自己有選擇跟誰共進早餐的自由。師 長也跟女同學說了同樣的話,她也眞的膽戰心驚,後來兩個人的早餐約會就多了些第三者第四者,令我對食早餐完全失去興趣。從此明白什麼叫高壓手段,也對形象 二字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受害者的心理,一般如此。

出來社會做事,自然明白形象的重要,重要在這兩個字很主觀,很空泛,而且從來沒有人會說明形象有什麼作用,大家只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形象而做很多事情,然後又可以因為破壞了形象而受到指責,更有甚者是用敗壞形象為罪名去攻擊別人,形象的威力大到這地步,誰可抵擋?

形象最有趣的部分,便是建立與維持的過程,本來是粗人一名,因為發了達要講形象,從此附庸風雅,不免會鬧笑話。可是當事人不是這樣想,他不懂裝懂,他極虛 偽,他走火入魔,都是為了維持他自己的形象,雖然他做的一切,都很可笑,但他的夢卻是美好的。本來是封閉的賭埠,因為要發展了,自然要把形象搞好,但本質 沒有變,形象再好,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那不怕反效果嗎?不擔心好形象難以維持嗎?有沒有統計社會上有多少事情是以改善形象,提升形象之名而行的,這是一個 正常的目標嗎?這種目的有量化的可能嗎?其成效與花費的比率如何?其功效又是否眞的實用?

搞到事無大小都是為形象服務時,且變本加厲,會不會有本末倒置的效果?越搞越癲,越癲越搞,沒完沒了的形象工程,是眞正的推動力,還是看不見的枷鎖?

最可怕的結局是:小男生跟誰吃早餐,根本沒有人會在乎。只要他仍是小男生,大人也會覺得他微不足道,就有權對他指指點點。小城市的形象搞得再好,其實不一 定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只要她的本質沒有變,各路英雄來此的目的,仍然是賭個天昏地暗,令對手輸得片甲不留。世上並無永遠的美好形象,但維持形象要付出很多 代價。

後記:本文刊出後,我才發現當中的比喻有點古怪,不過,我想,沒有人會留意到的,因為沒有多少人會認真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故意得罪人

在澳門生活多年,我當然明白這小城人際關係千絲萬縷,做人處事圓融一點,會比較“吃得開”。但社會經驗夠多之後,又會發現所謂“吃得開”,不一定是吃好東西,有時還包括吃力、吃苦、吃悶棍。所以我一早就選擇了不吃這一套,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得罪人,而且不是不小心出差錯,而是故意安排,刻意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