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不是適合飼養寵物的城市,這裡空間狹窄,天氣溼熱,連人類也生活得不太舒服,何況是本該在大自然無拘無束的動物。縱是如此,澳門人養寵物的風氣卻極盛,走在路上,總會遇見愛心滿載或寂寞難耐的城市人拖著愛犬,或噓寒問暖,或談笑風生,這時我總樂意認真觀察,到底是人賦予狗美好的生活,還是狗慰藉人空虛的心靈。
我對寵物所知甚少,總是以功利的眼光來評斷寵物主人的動機,故此我的觀察都是片面的,帶有一種事不關己的冷漠。那是我的局限。
朋友之中,夢子小姐養狗多年,最近她為自己與愛犬寫出故事書,名為《猩猩,我的寶貝:一個人與狗的深情故事》,有別於市面上教人打理寵物的工具書,少談養狗技術,多說人與寵物的生活情趣,點滴真情,細緻動人。這本書,讓我知道養寵物除了好玩,除了解悶,還可以有更高的境界,就是愛。在澳門,愛狗之人何其多,但愛得如此認真,愛狗愛到要大書特書,一往情深者,夢子是第一人啊!
養狗的女性容易對愛犬流露做母親的心情,這有點像是天意,難以改變,也無需掩飾,夢子養狗,也以媽媽自居,長女“花花”,“愛撒嬌、裝糊塗,幹了壞事受責問時,永遠瞪著眼睛望著你”,次子“猩猩”,“像個憨厚的傻小子”。一家三口,有過一段快樂的日子。
故事開始時,夢子寫“猩猩”出場,寫一條小狗進入陌生家庭的種種情節,繼而寫“花花”與“猩猩”的相處,寵物之間如何爭寵,小狗用什麼方法與主人溝通,愛犬遇上性騷擾等在澳門養狗的生動情節,當中又穿插了夢子的養狗心得,為愛犬買玩具,帶狗打針,了解小狗心理狀況的種種趣事,兩奪澳門文學獎冠軍的夢子把這些小事寫得條理分明而充滿趣味。
故事發展到後來,夢子筆鋒一轉,寫年紀較大的“花花”患上心臟病,主人思索如何令小狗減輕痛楚,“花花”如何顯現靈性“死也要死在家裡”,這段情節訴說出狗主人必須經過的一次傷感歷程,愛犬的必然早逝會讓主人遭到可比失去親人一般的哀痛,夢子用淡淡的筆觸寫下這殘酷現實,卻足以令愛狗和不愛狗的讀者同樣動容。
全書並不以哀傷終結,反而以樂觀的態度寫“猩猩”如何面對孤獨,以及作者如何傾注更大的愛心守望“猩猩”的成長。
除了小孩時在街上帶回一條小狗在媽媽工作的地方養過幾天外,我沒有養過狗,也不懂狗。讀完夢子此書,我明白,人愛護犬,犬信任人,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犬之愛,可以有無限的廣度,與深度。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廢都未完,尚有新篇:談賈平凹的《醬豆》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傳式小說《醬豆》,老作家寶刀未老,年過七十仍然筆力雄健,而且鋒芒畢露,他以自己最著名又毀譽參半的《廢都》為切入點,再次描繪當今文壇的怪現象,似是續寫,也像補遺。最有趣的是:即使當年叱咤一時的人物已經步入暮年,但廢都依然是廢都,老作家再進一步的創造是追憶醬缸文化醃...

-
我經常問自己:身為澳門人,我們生活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我的答案多年未變,只有一個字,就是悶。 我的悶,從頭到腳,自小至大,由形而上至形而下,由外到內再到外,總之,好悶。那是一種氣氛,一種情緒,一種死結,一個困局。 當然,我曾經深切反省,作為一個悶人,只是我個人的...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寂言兄:
回覆刪除可有考慮養番隻?我們從原先只有小黑,到後期再加一隻孖T,一家四口真是挻快樂的.尤其帶牠們去郊遊時,大家齊齊做運動,真係好開心o家~
尤小敏
尤小敏 :
回覆刪除我自己都照顧唔掂,絕對沒有心力養寵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