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叫口號與過度叫口號


實不相瞞,這個標題,我想了三日,整整三日,草擬了十幾個意思近似的標題,最後才決定用這九個字。

難決定,不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放眼小城,翻開報紙,有哪一天不是充斥著口號的?有誰不是活在以口號代替行動的怪圈中?有什麼比只說不做更讓大家感到既安心又痛心?口號是我們的藥,遇到令人不舒服的事,找幾個人出來叫幾句口號就好了,例如“表示關注”、“表示認同”、“正在跟進”、“促請建立機制”、“希望有關單位加強溝通”等等,這類標準答案可以用在任何事件任何場合由任何人士說出,你說我又說,說了等於沒說,但不說又不足以讓人心情平復,似乎只要拋出這類口號,聽的人會放心,說的人會開心,最可怕的是:沒有人會踢爆這類無法解決問題的口號,更沒有人覺得事事靠叫口號令表面得以維持的現象令人有多困擾。

因為不停在追問點解咁Q悶,我才發現當人們欠缺夢想,不太會思想,許多高高在上的力量就會用對待蠢人的方法對待這些人,用各式各樣看似不同,其實同樣空洞的口號,表面上是不停推動社會,實際上貢獻有限,而我們的生活,就是跟著一連串此起彼落,似有還無的口號團團轉,點解大家咁Q悶?這還用問嗎!

咁Q悶的城市過去出名單純,喜歡“寧靜”,什麼都論資排輩,什麼都只問權力不講實力,什麼都不能打動大家叫口號聽口號的決心,自欺欺人當然輕鬆又過癮。

但當街坊鄰里變成國際城市的居民,當發展變成過度發展,當習以為常的叫口號變成過度叫口號,問題暴現,廢話太多,誰會再有耐心讓一堆解決不了問題的口號主宰大家的命運呢?

我相信大家身邊蠢人不多,只是過去很多人特別懶。問題是,大家何時才會認真起來,勤力起來,要求實際行動,淘汰無聊廢話呢?
(點解澳門咁Q悶.四)

3 則留言:

  1. 每天從報紙上看到我口號, 政府官員們用的略詞,今我有點感覺在看大陸幾十年前的大字報,甚麼三反五反, 大躍進, 一堆不是解義不名所以的用詞...只好疑問, 現在流行復古風嗎?!

    回覆刪除
  2. 口號也許是一種抗生素,但可惜太多事物對此已產生耐藥反應~~或許小城需要的不是更多新藥,而是更多新的醫生..

    回覆刪除
  3. 猛將兄小妹:
    你的綽號真有型.
    其實,說是口號已經客氣了,基本上,很多人講的是廢話.

    渺星靈:
    是的,有時大家真的被催眠了.

    回覆刪除

故意得罪人

在澳門生活多年,我當然明白這小城人際關係千絲萬縷,做人處事圓融一點,會比較“吃得開”。但社會經驗夠多之後,又會發現所謂“吃得開”,不一定是吃好東西,有時還包括吃力、吃苦、吃悶棍。所以我一早就選擇了不吃這一套,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得罪人,而且不是不小心出差錯,而是故意安排,刻意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