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閱讀的時光旅程

閱讀可以幫助人擴大空間,更可以牽引時間。

一般來說,時間是一去不返的,但某些時光的瞬間,可以定形,可以複製,拍照如此,攝錄如此,其實書寫也是如此。

我們讀《三國演義》彷彿回到漢末,讀蘇東坡的詩像是體會北宋,魯迅的小說讓我們了解五四年代的感覺,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足以教人晃蕩在南美洲的滄桑變幻中。在閱讀的天地,我們像面向叮噹的“隨意門”,可以到達任何被書寫過的時空,差別只在於那些書寫得夠不夠好,那個時空的像真度夠不夠高。

然而,我們真的可以藉著閱讀回到過去嗎?從未活在漢末、北宋和五四年代的我,真的可以在閱讀感受從前嗎?讀書的力量顯然不會那麼超現實,但那些過去了的時空卻貨真價實的透過書本感召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讓我們明白:“噢,那個年代的人是這樣生活的!這個朝代的官員是如此思考的!”只要是書本記載的內容,我們似乎就會傾向相信,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所有讀者都相信時間是一去不回的,當代的人根本無法了解古代,真正的歷史其實無從考究,這一代的人可以做的,只是憑著僅有的文字紀錄,那怕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字創作,重構不同的時間感覺。

閱讀像一次時光旅行,因為我們在讀書之中找到值得認同的時間感覺。有些人會因為對革命年代的書太感興趣,終其一生,都會認為搞一次革命是最美好、最理所當然、最非如此不可的理想。也有一些人會對過去年代的迷戀,如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非常熱衷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皆因從現在回望,過去的一切都無比美妙。只是大家都忘記了,那時候的人,可能也在思慕更早之前的過去呢!當下的一切來得太急逼、太無序、太真實,閱讀中的我們,可以輕易的在書本中找到經過整理的、相對穩定的、井井有條的過去,並且從中找到樂趣。

現實既然紛亂,生活又充滿壓力,如果條件許可,我們都可以在閱讀的時光中找到安穩、智慧,與力量。問題是:你有足夠的想像力進行這種旅程嗎?
(《閱讀,無以名狀》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