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贏了高薪,輸了什麼?
這段時間在街上走動,總會遇到一些年輕莊荷跟我打招呼,他們都是我以前教過的學生。有時我會跟他們閒談,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很累,個個都有一雙渴睡的眼睛,大概是未習慣日夜打亂的上班生活吧。我最近發現這個行業真的被某些人過度歧視,人工高是罪嗎?從事賭業犯法嗎?年輕有錯嗎?可能澳門人永遠不能接受別人高薪的事實,同時永遠不會想到每一位加入高薪行業的年輕人都是付出代價的,他們過的是什麼生活,面對的是什麼人,處理的是什麼問題,批評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莊荷行業被批評,可能只因他們高薪。同樣的批評其實幾年前也出現在公務員和教師身上,我有時覺得,澳門有些人其實很渴望這地方停留在漁村階段的,那種憎人富貴厭人窮,那種只輸打贏要,那種只看表象不看細節,不是未民智未開又是什麼?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溫馨的錯覺
朋友與我經常會見面,因為過於熟悉,反而不會像初相識般仔細打量,看得清楚。某日談到一次不幸的遭遇,他說得很慢,也有點生氣,我默默聆聽之餘,也有機會認真看看他的臉,這才發覺朋友其實老了,皺紋也增添不少,早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孩子臉。然而,無論再過多少年,朋友在我心中大概還是年輕時的模樣...
.jpeg)
-
寫左blog大半年 不停在此跟新知舊雨討論問題 又有人話好多人來此潛水 今日想了解來這裡的朋友究竟是什麼人 你都知我在報紙上寫緊關於網絡言論的系列文章 想拋個身出嚟了解一下情況 平時好多人口輕輕話支持我 無論認識與否 係支持我就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啦 我會幾感激你的 1. 你的年齡 ...
-
求學時期要遵守的規例特別多,學校永遠強調賞罰分明,長大成人之後,自會發現某些罰則其實很荒謬,除了向小朋友顯示威權,令其不安,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說的是所謂記缺點制度,據說學生如犯了欠交功課或在課室進食之類的小錯,即會被老師記缺點;如果過失較大,例如對師長態度惡劣,...
-
《異教詭屋》(Heretic)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辨的恐怖電影,不以血腥或妖魅畫面嚇人,卻在心理層面慢慢滲入不安的元素,令觀眾逐漸感受到兩位女主角的困境。 年輕貌美的神職人員遇上優雅博學的Mr. Reed,在其大宅暢談信仰的偉大,以為可以招攬他入教。這位由Hugh Grant飾演的老...
職業無分貴賤
回覆刪除荷官當然不是什麼不見得人的職業
可是,已不多可以斷言是一份沒多前途的職業
高薪當然好,但是廿歲出頭的年輕人為了這樣而走捷徑,他們可以在賭場裡拿到什麼樣的人生經驗呢。只怕回首已是百年身,本人覺得真有點可惜
沒有一個職業當被歧視, 當然, 他們也有付出, 可是, 荷官, 卻不當是一個被鼓勵的職業
就好像是公務員一樣,人工高薪酬好,可是,在澳門, 我想"公務員"已等同一個標籤, 如若真想有一番作為的年青人或大學畢業生,他們會想選擇公務員,當公務員沒什麼不好, 不過作為年青人,選擇工作方面,不該只為了人工高薪酬好作為標則的
只是一點淺見
不好意思,更正: 若真想有一番作為的年青人或大學畢業生,他們會想選擇公務員嗎
回覆刪除(大哥,有個朋友跟兩個學生接受訪問,也談到這個話題,可讓大家參考一下!)
回覆刪除引用自九月十日明報
畢業後 我不要派牌搖骰 2006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噴射船還未泊岸,金沙賭場巨型招牌的霓虹光已經照到船上,像是港人在澳門的引路燈。船上港客迫不及待上岸,架眼鏡的阿叔邊行邊對友人說﹕「一於『三重彩』啦,先去葡京食碗叉燒飯,再去對面永利搏殺,之後再落金沙。」
離開碼頭,四眼阿叔隨人群急步到車站,登上直奔葡京的免費旅遊巴。黑夜中,巴士於五光十色的賭場招牌之間穿梭,車內人恍如置身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沉醉在太虛幻境之中。
澳門和拉斯維加斯一樣有50萬人,遠方的拉斯維加斯原是一片沙漠,當地州政府30年代將荒漠變成旅遊甘泉,實現美國人的尋金夢。澳門原是小漁港,16世紀時,今天永利賭場的地點應該可見漁民小艇出沒,他們與對岸辛勤耕種的農夫,同樣甘於淡泊。
相隔5個世紀,打開今天澳門的報章,是「招聘荷官,月薪1.8萬元」的全版廣告。翌日,賭場外馬上出現長長的應徵人龍,裏面有初中生也有大學畢業生﹔報紙的另一角是招聘警察、教師啟事,月薪8000元。
有畢業時滿腔教育熱誠的教師,因為鈔票味比粉筆味吸引得多,於是轉當賭場行政工作。另一邊廂,9月1日,袁振東老師在新學年第一天向他的高三班學生說﹕「明年畢業後,千萬不要加入賭場工作。」但他無奈發現,新學年的班房裏,又多了幾張空。
下課後,袁Sir從同事口中得悉又有幾個學生為「派啤牌」輟學,那陣無力感又再湧上心頭,「在澳門教書真吃力」。30歲出頭的他,在澳門大學教育系畢業後投身教師工作至今。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教聖經時會引導學生思考人生,近年用了不少節課與學生討論賭博禍害,可是學生回家後卻聽到爸媽說「考不上大學也無所謂,能入賭場打工就得」。學生回到學校再跟他說,「阿sir,使乜讀咁多書呀﹖我入賭場做同你一樣搵咁多錢」。
澳門共有約2萬人從事博彩業,佔總11萬勞動人口的18%﹔澳門打工一族入息中位數5700元,博彩業的入息中位數多出一倍,達1.12萬元。
沒有醫生警察的澳門想起心寒
年輕一輩為賭場瘋狂,袁Sir近日不斷思考一個問題﹕「假如澳門的年輕人全部進賭場工作,再沒有人當教師、警察、醫生,下一代澳門人的質素……」想來也心寒,這天下課,他連忙找來學生阿珊和阿嬋,要與她們談談畢業後的去向。
袁Sir說話速度極慢,兩個小女生邊聽邊對記者笑說﹕「我們澳門人就是這樣,生活節奏慢、喜歡悠閒。」袁Sir說,上一代澳門人生活清貧,慣於安穩,遇上問題會默不作聲,等巴士要等半小時,澳門人會一直慢慢等,也不去投訴,「澳門人不像香港人般長期受壓力,做什麼都要快快快」。
贏過一粒糖捱罵從此不賭
「上一代的澳門人,甚少賭錢。」袁振東的爸爸是警察,政府規定公務員不能進賭場,父親身教之餘還不時說「賭博害人不淺」。孩提時的袁Sir,一次在士多付了一元玩了一個「執籌仔」遊戲﹕抽一張紙仔,打開發現「中獎」,贏得一粒糖。回家告訴母親,母親卻責罵他「以後不准賭錢」。20多年了,他沒有再賭過。
袁Sir說,自從1998年澳門賭波合法化後,身邊波友談論足球時總愛問「今場買邊隊﹖」2002年賭權開放後,友人長輩也多了進入賭場,借吃免費三文治為名,扳按角子老虎為實。17歲的阿珊和應說﹕「我爸爸是巴士站長,他下班路經新口岸區那幾間大賭場,間中也進去玩幾手。」
「新口岸加仔的賭場,總數多過全澳門的麥當勞。」阿珊的同班同學阿嬋說,平日她和友人會到新口岸一帶的餐廳吃飯,但卻不愛在那邊住,因為那裏沒有澳門人常見的雪糕車、麵檔和奶茶檔,也沒有街坊的「早晨」聲。「澳門地方小,人情味特別濃厚。」阿嬋說。
身邊的同學一個又一個投向新口岸賭場的懷抱,阿珊和阿嬋覺得自己已成異數﹕堅持升讀大學,心懷當社工和物理治療師的理想,與主流社會「搵錢至上」的價值觀背道而馳。昔日同窗入了賭場工作後,心態行為的轉變,更令她們感受到賭場能將年輕人的世界一分為二。
老實同學變闊佬樸素女生穿名牌
「有個男同學,讀書時很踏實。會為買一件數百元的喜歡的球衣,慢慢儲錢。」阿珊說,自男同學入賭場工作,便予人「做了老闆」的感覺。「和他出來唱卡拉OK,他總是搶付錢請我們,身上又全是名牌袋、名牌衫褲,手機數個月轉一次款。」
「在賭場做的女孩,也很計較身上名牌的數目,因為每天返工也要跟同事鬥多。」昔日穿校服裙的單純女同學,進了賭場後,化濃妝、吸煙、講粗口,阿珊和阿嬋感到跟她的距離愈來愈遠。
兩個女孩將賭場說得像地獄,記者找來正身處「火海」的阿鷹(化名)求證,他也點頭同意,「賭場是個大染缸,18歲的妹妹仔剛入賭場做,很容易隨波逐流,索K、食煙、飲酒甚至賣身,什麼都做得出。」
人過三十 做荷官搵快錢
阿鷹與袁Sir都是「三十出頭」的人,他說自己「老餅」、定力夠才不致學壞。三字頭令他自覺是成家立室的時候,買房子與女朋友結婚,但澳門近年樓價高企,一個800平方呎的單位要近100萬元。阿鷹為了搵快錢,一年前辭去月薪只有7000元的文職,加入回力娛樂場當荷官,月入1.1萬元。
架黑框眼鏡,樣子斯文的阿鷹,畢業於內地名校華南師範大學,主修物理,不煙、不酒、不賭。他當荷官時,每天站在賭桌前8小時,像機械人一樣不停發牌。坐在他前面的賭客,不管輸錢還是贏錢,一邊噴煙圈一邊給他來幾句粗口。輸了錢的還會忍不住啐他兩句,「X街,四眼仔,見親你都輸錢。」
圍坐賭桌的,有香港大企業高層、白髮老人、跛漢、孕婦。「曾經有大肚婆入院生仔那天還來賭,她的丈夫氣走來,一邊一邊把她接走。」也有豪氣賭客一鋪押注20萬元,最後贏了100萬元。那人此後不斷重返賭場,贏的又變成輸。
阿鷹初入行時,見賭客贏錢,心紅想玩兩手,後來他悟出賭桌上輸多贏少的道理,皆因人總是敵不過貪念,「賭場莊家流行一句話﹕唔怕你贏,只怕你唔返轉頭」。
阿鷹上班時間是晚上7時至翌日凌晨3時,回家後倒頭便睡,起後又是另一個工作天。日夜顛倒的生活令他無法實現進修電腦的心願,「現在的生活很枯燥,跟社會脫節」,阿鷹已立心積極搵工跳槽,最希望有天成為中學物理科教師,同時以自身經歷告訴年輕一輩﹕「你們想入賭場做,請先想清楚人生追求的是什麼。如果為錢而活,就是進了賭場,也緊記不要扭曲人格」。
當澳門成拉斯維加斯遠走高飛時
阿鷹對校園樂土充滿憧憬,正在執教鞭的袁Sir,卻不時為下一代愁眉深鎖。「我很擔心,賭場閃閃的霓虹燈、所謂的『百業興旺』只是表面安逸,實際暗藏危機。最可怕的,是我的學生全都被蒙在鼓裏。」
他所指的危機,包括賭場過分膨脹,隨時飽和,屆時當荷官的年輕人便會失業,但他們除了派牌還有其他工作技能嗎﹖賭業也令百物騰貴,加劇貧富縣殊,炒味濃烈的樓市更可能隨時爆煲。「過分發展賭業,只會令這個城市的人,眼裏只有錢。」
「人生不是一場賭博,因為除了運氣,還要付出努力。」袁Sir說,拉斯維加斯的本質就是一個乾涸的沙漠,那裏只有錢,毫無理想可言,假若有天澳門變成拉斯維加斯,也是他考慮遠走高飛之時,然而,他實在捨不得這個家。
文﹕盧曼思
圖﹕李向琳
我並不覺得賭業泛濫沒有不妥.
回覆刪除只是見到那些年輕的面孔,其實也是在用自己的勞力為澳門貢獻啊!
我很怕見到一些澳門人因為看不過眼別人高薪而否定人家的貢獻.
年輕人沒有錯,無論有沒有加入賭業都沒有錯,可恨的是我們這個城市沒有提供足夠的機會和足夠的教育,令大部份年輕人都只看見錢,看不見前路.然而,我們自己真的有資格指責眼中只有錢的人嗎?在某個角度看,哪個成年人不是有這種思想?誰不是或多或少的把這樣的思想教給下一代?
做過老師的,總不應該鼓勵學生去做博賭,也不要自以為認定,所有人的思想像你一樣,一定是向錢看.
回覆刪除我一直應為做老師是很偉大的職業,當然現在社會已經變質了,很多老師都不能以身作則,也只是為了人工而工作,賭是令人沉迷及無益的行業,雖然在澳門那是合法的,但那是一種很不值得鼓勵參與的活動,包括去賭錢及幫人賭錢的荷官等.
自己覺得每一個行業總會有令你「喜歡」既人,也有令你覺得「討厭」既人。近排令人覺得開心既係認識到幾位對自己未來懷有理想既「班長」,他們雖然生在賭場,但工餘時還是努力到大學進修,希望讓澳門人知道他們並非全部也像他人所想既無學識及無建設。其實高薪不是罪,我信相大家身邊也會有些獲取高薪同時亦很利害既朋友,很多時侯令我覺得「不太喜歡」既其實是那些待人及對生活態度有問題既人......但性格是天生既,他就是那麼「黑人憎」你也拿他沒有辦法。 :P
回覆刪除cora :
回覆刪除你所說的,我完全同意.
如果我現在還是老師,我想我也會很惶惑,我當然知道我應該鼓勵學生好好讀書,可是有很多事不是老師可以改變的.
我的最後一班學生,大部份仍在讀大學,其中有一位因為家庭問題沒有再升學,我當時也有點失望,可是作為老師又可以做些什麼呢?每個學生也有他們的家庭問題,老師也不可以把前途問題逼得年輕人太緊,澳門的年輕人也是很辛苦的,不要增加他們的痛苦就好了.我那個沒有升大學的學生,最近考了入航空公司做空姐,這是她喜歡的工作,我想她一定會做得出色的,這件事令我明白了年輕人的際遇是不可以由成年人想像和操控的.如果我們的社會有足夠的機會,留一些自由空間給年輕人就好了,他們升不升學,賺多少錢,決定權都在他們自己手上,年輕人總會找到自己的該走的路.
寂然:
回覆刪除極是同意你的看法
當荷有何不可呢?
況且在澳門
亦是無可奈何
我最討厭就是那些鄙視別人不讀書而當荷官的嘴臉
或許因為我正也替中小學生補習
深切體會到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能夠應付填鴨式教育的
天資所限
不管多努力
能夠中學畢業經已是萬幸
中學畢業之後
在澳門...他們又有甚麼選擇?
有比荷官更高人工更好前途的工作嗎??
現在的賭業發展並非太泡沫
至少可以維持三五七年
除非澳門有一天美資賭場遭恐佈襲擊
除非國內禁止人民來澳門豪賭
荷官才會有被裁走的可能
不要說還有其他工作可以選擇
賭業萬一爆破
其他行業一樣不好受
大中小企同樣地會倒閉會裁員
專業與沒學歷人士同樣會失業
反正在知識型經濟中沒學歷等乞食
倒不如趁賭業大盛之時當荷官好了
要怪就怪澳門太細
政府太無良
既然選擇留在澳門
要麼就與這被扭曲的道德價值抵抗到底
要麼就接受賭業存在為其效力@@
不接受的話
可能離開澳門比較好
眉:
回覆刪除昨天一個朋友提到,澳門只係中國一個小城,攪科研,攪經濟,攪學術等在中國排住隊做既大城市多的是,現在既澳門根本不須要亦無能力做到,做一個娛樂城市可能真是現時既唯一最好既出路...
職業無分貴賤。我而家發覺不同博彩公司之間的員工也有很深的誤解。還有,大眾傳媒對社會某些人對荷官的看法也有誤導吧。每次有荷官偷籌碼,澳日的記者就常常寫些「面對花碌碌的金錢和籌碼,涉世未深的荷官很容易受到物質世界引誘,從而偷盜」云云之類的句子,這些想當然的表述,是將荷官物化和低能化的報導方式,對社會人士的眼光當然有誤導。這是問題的根源之一。年輕人做荷官是自然的發展流向,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問題是社會普遍心靈空虛化,很多荷官工餘時間進行賭博這是事實。
回覆刪除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回覆刪除我認為,澳門對於年輕人從事荷官行業的討論,問題的核心並不在工資的高與低,事實上,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的一些厭惡性行業,從業員往往能夠收取比較高的工資,這是非常自然的。但是澳門的問題在於,政府或者博彩集團並沒有對投身這一行業的年輕人提出足夠的警告,就想抽煙一樣,從前的煙民只是受到了廣告的誘惑覺得抽煙很有型很過癮,但是等到了身患癌病,為時已晚。如果他們知道今天是這樣的結果,在能夠回到當初,還會選擇去抽煙的人會有多少?
如果今天的年輕人得到了足夠的資訊和警告,在平衡各方的得失之後,他們仍然決定投身這一行業,當然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作出職業選擇的動機和考慮因素也不同。
當問題的關鍵在於,今天澳門社會的人力資源緊張,沒有員工,賭場就開不了門,因此,以經濟利益為先的政府便在各個方面大開綠燈:譬如放寬引進外勞,容許中學畢業的學生投身這一行業,甚至還在法規上作出配合。
這會有什麼後果呢?稍微懂一些經濟學常識的人就會知道,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不會永遠向上,暫時的波動甚至下滑實在常見不過,而對澳門這個極度外向型經濟的城市來說更是如此。如之前朋友所提過的,到澳門的賭客來源發生變化,裁減員工自然是賭場最自然的作法,天經地義,那麼,這些員工已經習慣了高收入,個人技能發展更加有限,政府會怎麼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呢?畢竟,當年是政府高舉「龍頭產業」這塊牌子向年輕人招徠,現在總不能任人自生自滅、置之不理吧?而更河況,這些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職能,講究規矩分明的美國人當然不會越俎代庖。
贏了高薪,輸了什麼?實在是一個可以三天天夜都討論不完的問題。
回覆刪除不過,澳門人歧視荷官行業, 我個人最簡單的看法是,當一個人出身了社會五六年,用努力腦力上位找前途的時候,看到一些剛中學畢業,投身賭場而比自己更高薪厚職的時候,不屑,是人少不免的,尤其是當市場需求量這樣大,你不需要跟別人爭便可高薪的時候。
這一篇我沒有想過有那麼多人參與討論的,看來大家對澳門的博彩業發展真的很有意見呢!
回覆刪除我想講講我個人的看法,單純的從自身出發,老實說我並不關心社會
回覆刪除我大學畢業了3,4年,當初家人對我找工作沒什麼意見,沒有經濟壓力。現在的工作,月薪差點到萬,不用輪更,聽上去好像蠻不錯,跟賭場也扯不上什麼關係。老闆問我為什麼不選擇旅遊博彩行業,我回答不出;家人叫我報考公務員,我不屑;曾經在工作上努力付出,但是再努力,老闆總不能蝕本出1,2萬的人工給你,中小企而已啦;兩三年間同事轉了又轉,本來team work的工作最後要自己一個人來撐;同事們從全是澳門人,變成一半是外勞,老闆再沒有多餘的心思去教你什麼,靠自己隨機應變吧,因為他擔心下一個離開的是你;當公務員的朋友羡慕做賭場的朋友,兩者都勸我快點轉工,我說我總不能為了買一個LV手袋,或買一輛HONDA CIVIC而轉工啊。打工仔在團團轉,忙著找工忙著轉工,老闆們草木皆兵,員工要辭職了賺到錢也笑不出...
煙花 :
回覆刪除你的經歷很有代表性.
我想,工作最重要的是過程中的快樂,如果現在你覺得ok,就不用因其他人而想太多啦.
實情是浪費有學習的機會,人生七十,過去了也不能回頭再學,加上與家人相處時間減少,有句話很啱,父母血濃於水,衣服少一件可以再買,但父母不能用任何東西代替。
回覆刪除坦白說,以前很少陪伴奶奶、父母,整天出街玩,三更半夜才回家,原來一直忽略奶奶、父母的難處,便是要人陪伴關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