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展現自成一家的見解,看似不費吹灰之力,其實是經過幾十年積累的成果,而且很講究背景與見識,想無中生有或東施效顰都絕不可行。閱讀梯亞前輩的新書《雪糕撈飯,被竇煮西餐 — 香港電影裡的飲飲食食》時,我除了羨慕他在港澳社會的群星閃耀時看過那麼多電影,更佩服他邊看戲邊寫筆記的研究精神,至於他把同一個主題寫出千變萬化的幽默文筆,我是早已預料的,皆因這是他一貫作風:梯亞出品,必屬皆作。
這本書表面是談光影世界的飲食,其實是以巧妙的角度紀錄幾十年來港澳社會的經濟、文化、家庭、職場的種種變遷,作者在五百多部作品的觀影筆記中精挑細選,分門別類,寫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短文。
在這些妙文中,我們會讀到《細路祥》李小龍偷燒鴨的文化傳承,港產片的黑社會分子為何都熱愛吃火鍋,周星馳在電影中究竟吃了多少次燒雞翼,還有還有,一流編劇張愛玲在《南北一家親》如何以幾件蘿蔔糕寫出一場化解分歧的重頭戲,透過梯亞的文章,我們不但增長了電影知識,更重要是重溫昔日港澳百業興旺的動人時光。
儘管書中有很多篇幅談及我熟悉的八、九十年代港產片,但我更喜歡閱讀梯亞寫“粵語長片”的點點滴滴,當他提及梁醒波、鄧碧雲、李香琴這些家傳戶曉的名字,我也會想起小時候百無聊賴看老電影重播的好日子,偶然讀到他寫的電影我居然也看過,自然就會喜出望外,產生一種“星光伴我心”的奇異感覺。
讀書之餘,還可以按附錄的片單找尋自己想看而未看的電影,我認為這本真是有感情、有水準、有深度的影迷寶書,篇篇都讓讀者再三回味,值得大力推薦。
(刊於2025年10月23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