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青年危機

 


      據“澳門中學生精神健康調查二○二五”報告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學生基於學習及相關人和事感到壓力,超過四成人面對壓力時出現煩燥、焦慮、抑鬱等情緒,部分受訪者曾有自我傷害想法,情況令人擔憂,但很多家長根本沒有察覺子女面對的困難。

孩子成績優異,父母引以為榮,慣常的關懷就是提供足夠的物質享受,定期在社交平台張貼子女的照片。然而,孩子為了維持好成績,可能需要與同學競爭,跟水準參差的老師周旋,同伴之間又經常出現糾紛,壓力大到難以想像。當他們嘗試向家人求助時,父母總是愛理不理,其他家人不是自我陶醉“想當年”,就是馬上跟同齡親戚比較,於是孩子會感到慘上加慘,家人的關心原來只流於表面,索性以後都不肯吐露心事,卻更依賴朋友的支援。可是同齡友伴也要面對成長的困惑,搞得不好就會形成一個負能量小圈子,不斷交流師長和家人的“離譜行為”。

在青少年眼中,有些老師虛有其表,父母關心手機多於關心自己,當然他們很多時是過於偏激,常把看不慣的事情無限放大,但不滿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他們也許會開始自殘,例如暗中𠝹手,透過傷害自己來發洩情緒,這類行為又會吸引其他同伴模仿,形成一種風氣。在這麼危險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可能完全被蒙在鼓裏,因為孩子表面上對一切都漠不關心,但他們內心的波瀾起伏卻無人知曉。

其實成績跟不上班級進度的孩子會有更多憂慮,他們通常自我形象低落,一旦自暴自棄,更容易變本加厲,一沉不起。

現在的青少年問題複雜無比,如果處理不善,後果可能極之嚴重。成年人真的應該放下身段,用心聆聽,主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絕對不要心存僥倖或自欺欺人。


(刊於2025年9月1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青年危機

        據“澳門中學生精神健康調查二○二五”報告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學生基於學習及相關人和事感到壓力,超過四成人面對壓力時出現煩燥、焦慮、抑鬱等情緒,部分受訪者曾有自我傷害想法,情況令人擔憂,但很多家長根本沒有察覺子女面對的困難。 孩子成績優異,父母引以為榮,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