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自以為考慮周詳,提點女兒一些事情。然而,她不但不會體會我的心意,還覺得我很煩,說出令人難堪的話,有時甚至會使出絕招“連環反白眼”,一番好意遇上這樣的反應,真的會令人感到沮喪。當然也曾經為了這樣的小事而嚴厲責罵,影響親子關係,但經一事、長一智,我最終明白自己的角色只是陪伴孩子成長,管教要恰到好處,既不宜鬆懈,但也不必事事干預。
基於男女大不同,身為父親很難完全了解女兒的想法,還以為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平安無事,想不到當家中的小孩長成少女,才體會到她的心事既複雜又飄忽,一點都不平靜。
我凡事都愛透過書本找答案,最近讀了美國心理學家麗莎 · 達摩爾的《少女心事解碼》,得知青春期女孩子的思想模式未必真的一團混亂,只要細心觀察,總會有迹可尋,對於她們忽高忽低的情緒,家長亦可以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書中又有不少篇幅介紹少女在成長中的心理壓力,還引導讀者了解女孩成長的七個過程,包括脫離孩童期、加入新團體、情緒控制、挑戰大人的權威、未來規劃、愛情世界的想像、照顧自己。掌握這七個階段的不同特性,遇到問題時可以冷靜思量處理辦法,不至太過慌亂,也不用老是照搬前人(不妥當)的應對經驗,避免讓某些負面情緒持續困擾幾代。
有些家長會在青少年的反叛時期採取放棄態度,或者堅持高壓式管教,我覺得當今的年輕人本身已經要面對很多困擾,身為父母最好還是積極表達關懷和體諒,盡量避免讓孩子跟家人處於對立狀態。有時我會向女兒坦白說自己也是新手家長,每個階段都需要吸收經驗和認真學習,但願她會包容我的遲鈍和囉唆。
慢慢適應和調解這段“臭臉的歲月”,真是一段奇妙的心靈之旅。
(刊於2025年8月2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