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

人人愛用“誇誇群”


 

微信曾經冒起一種名為“誇誇群”的群組,成員之間會在群內挖空心思、互相誇獎,令彼此得到自信和滿足。後來有人“別具慧眼”發掘當中的“商機”,乘勢推出“誇人服務”,只要用家肯付款就可以得到專業人員不問青紅皂白全方位的誇讚。這種“誇人服務”甚至會在淘寶發售,以分鐘及誇獎人數計費,例如“5人誇5分鐘”需要30元人民幣,“20人誇10分鐘”則要價200元;亦有一些以“誇獎程度”收費,如“普通誇”48元3分鐘,“高質量誇”72元3分鐘。

看到這樣的“服務”,我當然要讚嘆淘寶果然什麼東西都買得到。但在明買明賣的背後,倒是有一種耐人尋味的心理疑惑:沒人讚賞便花錢去買,這樣的消費行為正常嗎?為了錢而厚顏無恥地誇讚別人,甚至把這種事堂而皇之地包裝成一門生意,這樣的“事業”能做得長久嗎?事無大小都可以要求別人只誇不罵,那樣會不會令一眾客戶心靈變弱、是非不分?收了錢便盡力獻媚,一旦變成社會風氣,人們怎麼能分辯真與假?如果這些人長期活在“誇誇群”的幻象之中,不問真相,捨棄批判,最終是會得到快樂的生活還是更難預測的厄運?

不過,上述擔憂顯然是多餘的,年輕人以“誇誇群”娛人娛己應該只是短時間的貪玩潮流,應該很難“做大做強”的,因為國人多數相當精明,與其花錢誇人,不如多走一步自己做,自行發送“正能量”,不時在“朋友圈”之間互相抬舉,這樣既省回一筆小錢又可達到圍爐取暖的妙處,形成一種“文化”,這種事何須花錢去買呢?

澳門應該沒有人會光顧“誇誇群”吧!但免費而不問情由的“誇獎”其實無處不在、人人喜愛,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察覺那種嘻嘻哈哈、集體歌頌背後的荒謬與傷害。

(刊於2021年3月3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一寂之地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保持笑容

這個家庭本來過著幸福無比的日子,幾名子女健康活潑,父母都是親切熱誠的讀書人,他們結交的朋友亦是文化精英,由於這家人住在一間位於沙灘旁邊的漂亮房子,所以非常好客,常邀親友來聚會。由於當時社會局勢有點混亂,他們有些好友已經擔心到要移民,而他們卻覺得荒謬的人與事很快就會過去,只要行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