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語言暴力

圖片來源
由於吃了太多辛辣的食物,又經常大聲說話,早前喉嚨不適,醫生叮囑要好好休養,除了注意飲食,減少講話也可舒緩痛楚,於是我開始名正言順地保持安靜。因為這種〝個人問題〞,近日特別容易察覺旁人說話無禮、用詞不當、思想錯亂。
大概是近來很多人透過網絡吸收了很多負面情緒,他們時而憤怒、時而不安、時而恐懼,而且不免都受到煽動或影響,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其實是希望抒發不知如何處理和形容的情感,所以有時會講出很粗暴的話,有時用字相當惡毒,有時不只涉及誹謗還進一步散播假新聞或陰謀論。我總是安靜地聽大家表達意見,等他們說完才補充:〝冷靜一點吧!其實現在很多消息都真假難分,根本不值得生氣呀!〞即使如此,他們的心情還是無法平復,有時還會罵得更起勁。於是我知道,他們不知不覺便被社會事件改變,不一定能回復以前的心境了。
遺詞用字的選擇不只是出於修和禮貌,更反映了當事人準備以什麼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由是觀之,我們不難發現近來在網上或現實生活中,都有很多怨氣與怒火,驚恐與張狂。在那些火山爆發一樣的謾罵或留言中,我們會看到有些人學會了互相指責,有些人習慣了把仇恨推向極端,有些人漸漸會把不合理的行為合理化,然後這些奇怪的心態又透過語言吸引和影響更多人。
在一個文明的社會,人們本來特別尊重出口成文、說話有禮的人,想不到在短短時日之間,粗言穢語幾乎無處不在,優良的傳統似受到嚴重破壞,語言暴力一發不可收拾,很多人日常說話的措詞都變得粗魯、強硬、不講道理。
我最近隨身帶備一瓶喉嚨噴劑,一旦遇到不想說話的情況,就拿出來用,不參與、不討論、不附和,希望可以早日康復。
(刊於2019年9月18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一寂之地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